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2.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师》2014,(Z1):91-92
<正>教学内容:1.欣赏"江南风光"2.聆听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3.学唱歌曲《忆江南》4.拓展欣赏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省编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歌曲《忆江南》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作。原作有三首,此曲是第一首。诗词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富有江南音韵的旋律,更真切地表达  相似文献   

4.
怎不忆江南     
赏歌导入新课 (欣赏陈俊华演唱的《忆江南》歌曲,引出课题。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相似文献   

5.
解读与设计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自居易的一组词,共三首。“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在本组词中,“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这是古典诗词中比较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7.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白居易为什么将《望江南》改为《忆江南》?读了作品可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改与不改却大不相同。《忆江南》是一组词,是作者离开杭州任所,居住洛阳时所作,当时词人已是67岁高龄了,自然是“忆”合适。同时“,忆”字突出了中心内容和主题,从“忆”江南到“忆”杭州,到“忆”吴宫,紧扣本题,层次分明。因为白居易的这组词太有名了,从此《忆江南》就被列入词牌名,原先的《望江南》反而渐渐被人…  相似文献   

8.
黎吉件 《学子》2013,(12):46-47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 师:哪位同学能自信响亮地背给大家听? 生(1)背得流利,但缺乏感情。生(2)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教学版本: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教学内容:1、听:师现场琵琶配乐独奏《小城故事》。2、唱:《忆江南》(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3、看:江南水乡美景视频片段、舞蹈片段《小城雨巷》。4、动:节奏游戏(长音处击掌伴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诗是他对江南景物的回忆和赞叹,原作有三首,这是第一首,风格清新,形象鲜明,回忆满怀深情。曲作者为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句间鱼咬尾式的连接与递降,以及绕此波动  相似文献   

10.
讲课教师:郭惜珍(天宁区教研员)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春游湖》 教学过程:(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忆江南》和《玉楼春》上阕)(学生齐声背诵) 师: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先学第一首《游园不值》。大家拿出课本来。  相似文献   

11.
忆江南     
江南好③,风景旧曾谙(an)④。日出江花红似火⑤,春来江水绿如蓝⑥。能不忆江南?[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后改名《望江南》,又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句,复改名《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梦江南》等。  相似文献   

12.
先把知识短文《谈谈诗歌》复习一遍,然后把七首古典诗词分成两组来自学。第一组是风景诗:《望天门山》、《春夜喜雨》、《忆江南》、《渔歌子》第二组是抒情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石灰吟》、《杜少府之任蜀川》。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课《词两首》其一《忆江南》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对这两句的理解不仅开拓了美感,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大有裨益。先谈谈对"江花日出红胜火"的歧义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 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因白居易此词末句而改名。白居易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五册《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中,作者朱光潜把《忆江南》中“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中的“蓝”解释为蓝颜色,笔者以为这是不正确的。《辞海》中“蓝”有四个义项,其中“植物名。有多种。如蓼科  相似文献   

15.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诗作中与以往风格迥然不同的一首。编者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将其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与《望洞庭》《忆江南》一起列在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的古诗单元中。可见教材编者是将《独坐敬亭山》从欣赏山水的角度让学生学习,这也是有据可考的。  相似文献   

1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幼便能熟记这首《忆江南》,江南水乡风景之秀美曾令我魂萦梦绕.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美景,谁人不向往?可后来,真正到了江南,见多了这样的景致.反而开始怀念北方的白杨树.有时梦里都会  相似文献   

17.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词,是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和注释,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忆江南》千古传唱,是写江南景色的名篇之一。这首词以红蓝两色为主,描写了江南春景。历来人们认为这首词是在赞颂江南春天的美好,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对一个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首《忆江南》并不只是热情的赞颂,其感情色彩可以理解为:表面以红色调为主,看似是明快的,写出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赞颂之情;但其本质是在描写脉脉的蓝色,深层内涵是悲愁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慨叹,对美好事物、理想境界的可想而不可即的哀愁。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 ,澄碧温莹的春水 ,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 ,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 ,“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 ,选编这首词 ,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开拓学生的视野 ,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过程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忆江南》 ,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词忆江南唐白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