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岩每一篇小说中的一个或多个主人公几乎都是成长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这种现象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单亲现象"最重要的作用是促成了小说主人公独特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新批评视野下,文本的开放为新诠释提供可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题为"金锁",实为"情锁"。由《金锁记》与同题材改写小说《怨女》对比,可见女性情欲对曹七巧人生的深层主宰;由小说主人公七巧与季泽对比,可证"情欲"与"金钱"的强大主题性反讽张力。文章经由论证"情欲"为第一义的摹写赋予文本"阴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从而演绎该小说一种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利影 《巢湖学院学报》2005,7(5):127-130,14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主人公"狂人"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化的关注,体现出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注重挖掘人物主体的思想意识,精心安排独特的时间结构,创造象征性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4.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经典小说,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叙述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同时又让读者掩卷沉思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小说以开放式的结构叙述了贵族出身的查尔斯和家庭女教师萨拉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萨拉是位神秘的女人,具有颠覆性特征,她执着地追求超越时代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5.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的种种郁闷使得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  相似文献   

6.
“逃亡”是英美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包含主人公逃亡经历的小说作品,可以使故事情节变得错综复杂、悬念叠出。但是逃亡经历真正要暴露的却是种种行动,即主人公的冒险与叛逆等行为。这是英美小说“逃亡”主题的双重内涵,也是诸作者穿插这一情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该作品细腻形象的人物描写、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对白使其独具魅力。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及逗乐原则,对小说中主人公郝思嘉与卫希礼及白瑞德的一些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以期从分析中领略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艺术手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主人公们富有个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朱文小说都是由主人公的活动,串起大量偶然性的生活片断。这是他体验人的生命形态的方式;小说中的人物,整体上都在表达他的情绪和感受,从而模糊了日常生活与小说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作者与主人公在作品中的关系、小说结构与人物关系结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路翎小说中的复调性因素;在对此进行静态的现象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复调小说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特征,同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作为参照,凸现出其文本艺术特征的自我生成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 的复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小说的主流,已从传统自足的连续叙事(对客体的叙述)结构,走向开放式的主体结构。传统小说受作者统一意识的支配,而复调小说则是受多元意识支配的多声部小说。复调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主人公与作者的平等与对话,主人公各自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在“自叙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在描写方式上,郁达夫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去描写、表现人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抒发人物的真实感受,描绘出一部人物的“情绪史”,使小说成为主人公自我情绪、灵魂奥秘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作者海勒以“黑色幽默”的笔调为世人勾勒出一幅荒诞的社会图量。本文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尤索林绝望的幽默感出发,探讨“黑色幽默”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平视”创作思维是建构复调世界的关键,也是解读复调小说的钥匙。“对话”、“未完成性”等理论伴随着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产生而被研究者们所熟知,但是“对话”、“未完成性”只说明了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色,而这些艺术特征何以成为可能,则要追溯到复调小说的创作思维。正是由于作者创作思维由“俯视”主人公转换为“平视”主人公,陀氏的小说创作才会突破传统的独白体小说,具有了诸多复调特征。本文试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为例,从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入手,阐明“平视”创作思维在复调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16.
郭艳先 《师道》2007,(11):43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中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到的种种郁闷使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可以从他最后谢幕时说的一番表达自己志向的话得知:"不管怎样,我  相似文献   

17.
从艾米莉的人生遭际来看,《呼啸山庄》带有半自传的性质。作品通过对呼啸山庄的自然景色,男主人公的复仇行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表达了她向世俗抗争的意志和对自由的追求,其中对呼啸山庄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为小说的主旨定下了悲凉、冷峻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独游太虚境时,曾听过众舞女演唱的《红楼梦曲》,其中专家认定“终身误”一曲咏叹的人物是薛宝钗。笔者从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及在小说中的地位,以及小说的结构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及画面入手,认定“终身误”咏叹的人物应是贾宝玉。而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命运是在一首曲子“枉凝眉”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张炜的长篇新作《外省书》以意象化的叙述、哲理的思辩 ,呈现出零散状态。而小说主人公的忏悔意识贯穿其中 ,凸现出人类深沉的隐秘结构。这两方面的融汇统一正是张炜小说追求的一种新品质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变态心理、人性扭曲的生存形态,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以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