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论人与自然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与自然的对立赵同志范文勤自从世界上有了人,就开始了人与自然之间永不完结的对立。在人与自然的对立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凭借自身的智慧,使自己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当代人类所拥有的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在给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和广...  相似文献   

2.
“法轮功”是一种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和非法组织,在它所谓的“讲法”和“练功”中,不仅处处表现同自然科学不相容的思想,更彻头彻尾地渗透着与社会科学相背离的精神。其观念和活动无不表现出它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是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个人只是群众的一员,任何个人,包括杰出的个人,都只有将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同人民在一起,才能发挥创造世界历史的作用。可是,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  相似文献   

3.
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总是向世人展示他的叙事人物的坚守、忍耐以及对生活的妥协与无奈,尽管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的是在生活重压之下鲜活丰富的胆怯一面,罕见那种鲜明的黑白斗争二元对立,但是他在短篇小说《土豆贩子》里却创造了另一形式的二元对立:即在讲述小人物的绝望时,又给他们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同时还又体现出对这些小人物的悲悯或冷酷。  相似文献   

4.
北宋初期,对西昆派的反对形成了北宋的骈散对立。欧阳修为了避免与传统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通过以文体为四六,即将古文创作的方法技巧运用于四六创作中,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四六文章形式。以文体为四六又和以四六为文体相联系在一起,欧阳修的古文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四六句式的整齐对仗,把四六的节奏引入古文之中。欧阳修改变了传统文章中骈散绝对对立的情形,使骈散再度融合,成为新的文章风范。  相似文献   

5.
“道”在衍化繁育出宇宙万物和人类之后,便开始了它自身的规律性运行。这种规律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由是,形成依循着由弱而强的走势,万事万物都在这种对立交替的变化中诞生、运行、发展,或壮大,或灭亡。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都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每一种结构之下,都蕴含着相似的故事叙述。中国的民间爱情故事即是如此。虽然是不同叙述人物的不同“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的对立性结构“语法”却是不变的,并由此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对立     
<正>蔡志忠这样说过,我拿到大而酸的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拿到小而甜的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著名小说家郭敬明也曾在书中提道:"生命被书写成潦草和工整两个版本。"这些都是对立的存在。拿橘子来说,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酸"和"小"都不被喜欢,然而又大又甜的果实并非人人都可以得到。其实,生命的潦草与工整完全可以由个人选择。不可将潦草局限地想成是放荡不羁、不安于现状的表现,它也可以是一种洒脱——淡泊名利,居清幽赏美景,再配  相似文献   

8.
对立意义是语义关系的典型,它可以通过反义词等多种语言资源体现。同时,这些表达对立意义的语言资源又可以用于创造句法环境在语篇中建构对立意义,因而被称为对立触发语。本文将对立意义资源创建为包括"词汇-结构-关系"三个次系统的对立触发语框架。依据所建框架,本文分析了新闻、广告、文学、学术等各类语篇中对立意义的建构现象。从语篇视角审视对立意义建构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语篇作者通常基于人类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概念,利用对立意义资源创建语境将两个人物、事件或事物建构为对立关系,并赋予它们对立的评价,从而拉拢读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对立意义建构是语篇作者用于意义表征的有效修辞策略,是作者联盟受众的有效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立     
一边是那么美丽、时尚、宏伟的建筑,一边是那么破旧、矮小、落伍的瓦房,这是明显的对立;战争是正邪对立的两方;考试是错与对的对立;工作是成功与失败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初始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一体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在生态危机等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当今人类正在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何谓"管理"?"管"不是看管、监管,而是"负责",就是教干要对学校负责,对老师负责,从各个方面关注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促成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理",在于理清学校发展脉络,理顺教师关系,理晰岗位职能,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引领教师自觉主动成长。而教干对教师的"领导",则为"引领"和"指导",重在以身作则,做好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起教师的自省与自悟,引领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古希腊、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文学中都体现着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依然继承了这种思维模式,但是这种核心已由外在的、抽象的事物转化为人内心的情感。以情感为核心的二元对立体系表明浪漫主义者笔下的现实和理想都经过了情感的投射,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体现了对理性传统的反拔,为西方文学奠定了通过张扬情感拯救心灵的传统。同时这种以情感为轴的二元对立模式也昭示出浪漫主义脱离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著名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暂的一生里却创造了八十八篇短篇小说,为英国短篇小说的写作和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花园茶会》就是其中的一篇经典。故事所揭露的深刻的阶级问题和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及探索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回味。本文用二元对立解读花园茶会中典型的、突出的对立面,以期展示作者新颖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田胜利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28-29,51
<庄子>一书人物繁多,内篇有多达124位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的使用和命名都是庄子精心的创造,可分为天之系列的人物,独立于人之外;相对的人之系列的人物;和天人合一系列的人物,这样三角的人物建构完美的体现了庄子"天人不相胜"的思想内蕴,这一天人对立统一的思想在渊源上亦体现和发展了<周易><老子>中的阴阳观和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5.
刘月霞 《文教资料》2009,(32):11-13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家莫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艺术世界.体现出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而其背后的生命力的张扬、肯定生命的原则正是他创作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16.
翻译行为中存在着限制性与创造性的矛盾,二者之间的矛盾正如世间万物中的矛盾一样,在相互对立排斥中又相互依赖统一,从而推动事物发展。分析翻译行为中限制性与创造性的内涵,强调在语言转换中恰当把控限制尺度,正确运用创造手法,形成调和辨证的翻译艺术,真正达到遵循翻译标准与原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有一些人,出于对现实不满,极力鼓吹要在中国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他们看来,自由应当是人的精神本性,是人的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的个性自由不应该受到任何社会的、阶级的、集团的、乃至他人的限制。追求精神自由,是人的本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追求自由也应当以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为核心。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在政治上没有民  相似文献   

18.
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我们希望严谨的教师创造出严谨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新课堂!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确实,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的统一、注重诗歌内在的语势神韵、注重翻译与创造并举等在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合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说作家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出文学艺术,音乐大师运用音响材料创造出音乐艺术,画家用色彩、线条创造出绘画艺术,那么,教师则是运用教学语言创造出了教学艺术。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自然也就像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的艺术一样,具有美感与审美价值。这种美感与审美价值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创造有声教学语言美有声教学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口语及语调两个方面。一、创造口语美教学口语虽属日常口语,但又绝不同于“大白话”,它与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口语有着天渊之别。其中,既要有经过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