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新闻采访权来源于宪法关于新闻自由的规定,是保障公民行使表达权和知情权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新闻活动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国内各界对于新闻采访权的界定还很模糊,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新闻采访权的含义及性质,并针对采访权行使现状提出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
3.
采访权来源于言论自由,是知情权的具体化。在计划经济时代,记者的采访权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权力,一种与行政级别相当的特权。而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记者和传媒的“权力”背景已经弱化,记者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职业,采访权已不再是一种特权,而成为所有公民皆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一种延伸。记者在享有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必须在观念上予以转变。  相似文献   

4.
采访权的开放性与沉默权的保守性,导致采访权和沉默权处于一种内在对抗的状态,两者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在现实新闻实践中存在权重失衡、权责模糊、角色错位等现象。解决二者的冲突和矛盾,应以公共利益为理论基础,同时参照法益衡量等相关理论,最大限度地消解采访权和沉默权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5.
采访权和沉默权长期处于一种内在对抗的状态,两者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在现实新闻实践中存在权重失衡、权责模糊、角色错位等现象.解决采访权和沉默权的冲突,应加强法律规范,明晰二者的权利义务,促进二者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没有自知之明的教育,去干了不该干的、干不来的事,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缺乏的是关于教育自身的知识。要使教育明白“我是谁”、“我应该干些什么”、“我能够干些什么”的最佳途径就是研究教育的性格,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表现为二种形态:一是“文原于道”,即道是文的本原或本体,文是道的流布或表现。这种“本与末”、“体与用”的关系,正是哲学中“道与器”关系的投影。二是“文以载道”,即道是文的主宰,也是文所表达的内容;文是传达、阐释道的载体或工具。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实用主义文学观的突出表现。“文原于道”论主张“文道合一”,在本质上体现着对艺术美的深刻把握,体现着文学与哲学的高度统一;“文以载道”论要求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教育和传播工具,在本质上则与文学的规律相背离。  相似文献   

8.
记者被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好记者被打问题。从立法条件,采访权认识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立法目前似乎还不是很合适,尚须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9.
记者被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好记者被打问题。从立法条件,采访权认识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立法目前似乎还不是很合适,尚须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10.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研究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学历的高低仍然是用人单位决定录用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学历越高,就业机会越高,经济收益也就越多。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三年的读研,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正因为如此,研究生普遍有一个较高的“心理价位”,即至少必须要找到一个工资不能低于某个基数,环境不能差于某个标准的工作。问题是,目前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晚清社会,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族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其自身的近代权利意识逐步形成并迅速高涨。晚清政府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开始提倡发展工商,并实行了"恤商惠工"的政策,工商阶层也实际上取得了和其他社会阶层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晚清工商立法运动期间,自身权利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成为民族工商群体的强烈诉求。晚清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工商法规,客观上改善了传统民族商人权利救济所处的窘境,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这种改善,由于受到统治者阶级立场和具体历史条件的束缚,又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与高校之间行政法律纠纷及权利救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学生状告高校引发法律纠纷的案例日渐增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至少在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行政法律关系,分析这些行政法律纠纷的原因和寻找权利救济途径是减少和解决这些纠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林海音是台湾最具实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大都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旧时代女性和台湾五六十年代新女性是林海音作品重点塑造的两大女性群体,然而作者对这两类女性的塑造却表现出"反抗男权社会"和"向男权规则回归"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这种女儿情结的形成与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15.
冯磊 《天中学刊》2011,26(4):131-133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被纳入特殊权力的理论和实践范畴。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学生取得相应学位都有相关的规定,如一些高校规定学生在取得相应学位之前必须取得一定的外语和其他一些测试证明。以下将以特殊权力理论为支撑,对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自主管理权限的使用范围作出划分;同时探讨作为相对方的学生,如何采取合法的救济途径维护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以优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片面、教学价值失衡、形式主义严重等.本文分析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错误或模糊的认识、不合理的评价制度以及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冲突等.  相似文献   

17.
权利与权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权利是弱势话语,权力是强势话语。中国人知道权力意味着什么———有权力的人是大家羡慕的人,是能人、是官长,有体面、有身份,位高而权重,一言九鼎,前呼后拥……但很多人往往不知道权利是什么。宪法规定的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是特别值得珍视的东西。公民应该拥有什么权利,大多数人恐怕也不甚清楚。例如,直到前不久,经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很多人才知道,自己原来拥有一项叫做“知情权”的权利。最近,频频见诸报端的一个词是“责任”。经过一场与“非典”的遭遇战,人们呼唤“责任”,称颂在这场战斗中和战士一…  相似文献   

18.
权力与权利     
“权力”与“权利”都是名词,都可以表示支配的权限,但二者在词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词义侧重点不同 权力词义侧重于“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词义侧重于“利”,多用来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相似文献   

19.
现行担保法律体系对保证人的权利保障缺乏必要关注,反担保、预先求偿、保证责任免除、求偿权等手段存有不足,效用有限,在承担保证责任后难以寻求权利救济。需学习借鉴相关立法经验与司法实践,完善现有救济方式,探索保证人权利保障新路径,即建立保证人代位权与不安救济保障制度,以有效维护保证人权利。  相似文献   

20.
王顺芬  刘永生 《承德师专学报》2004,24(1):99-100,124
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权利则指个体的权力和利益.行使权力是行政行为,权力侵犯权利,需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来救济;享有权利是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体现,权利受到侵犯,既可能引起行政诉讼,也可能发生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对高等学校的权力应规范和制约,而权利应受到保护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