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曾有一个著名论断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极其深刻地说明了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年代 ,我国教育处于重大改革和快速发展中 ,教育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教育政策研究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教育改革的历史 ,就是教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历史 ,也是教育政策研究不断发展的历史。以下结合全国“六五”至“九五”期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进展情况 ,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 ,总结经验教训 ,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教育政策研究的健康发展。一、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一 )在实践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完善公共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共同追求,本通过回顾“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历史,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和有关政策,指出现行教育政策中存在着不平等成份,探讨改善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我们的教育政策改革应力求最大可能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教师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教师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教师教育政策的好坏成败,不仅对教育政策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而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也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察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力图为当今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空间定位”和“扶持最弱”为联合特征的“补丁政策”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选择,对于提高受援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该项政策实施同时出现的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差距扩大的现象表明,单独实施此类政策在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方面难以取得持续改进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重新确认“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真实政策目标,转变目前“空间本位”的“分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确立“权利本位”的“共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在继续完善“补丁政策”的同时,以“自由选择”为核心重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要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B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性,也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有机部分,是我国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概念认识含糊不清。要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需要深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认识,首要的是从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各个视角,阐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概念,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完善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并强调“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我们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5.31”重要讲话和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创新精神来推进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庆丰 《湖南教育》2002,(20):16-17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既贯穿于教育的历史,构成教育动态发展的一条主线,也蕴涵于当今教育实践之中,成为教育结构的基本要素。一个民主、开放的国家,其教育指导思想以及政府的教育管理态度首先都倾向于关注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这是实践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先导,也是一个国家不断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基础。在此思想指导下,推动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主要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教育政策与制度“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或政府解决教育问题,调整教育领域内社会关系的政策措施。”作为政府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方针和调节教育活动的重…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族志方法论的运用,是我国教育政策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基本路径之一.近年来,随着西方政策科学理论不断发展,以及在多学科视域融合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在方法论上也呈现多种视角.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外将民族志方法论运用于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近成果,明确指出借鉴此研究路径,其突出贡献在于:关注实然教育过程,这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基础;关注微观层面的目标群体利益,符合我国“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背景和理念;走向实践,基于扎实的田野工作构建本土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发展的轨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始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空白。但那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人类从那时开始重新认识了教育。本将围绕“世界教育危机”问题,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在其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也存在和遇到了诸多问题,要求农业高职高专院校自身不断加强改革创新,也急需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12.
董丞明 《河南教育》2007,(10):22-23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民心工程”“温暖工程”,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这一政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吸引更多优秀青少年学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引导农村地区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接受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坚持着“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既与当时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渴求有关,也与当时政策决策层不平衡发展论及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不断地被边缘化,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也多次被削减,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但是,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当时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法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个人的成长或组织的工作几乎都与政府的教育政策有关,并且或多或少地受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从近处看可能关系到一个教育机构的成败兴衰,从长远来看,则关乎国家民族的兴盛或衰落。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是教育政策不断变迁的历史过程,也是教育政策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已经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平凡的时期,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前进的时期。特别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研究制定,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它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女童就学难问题很突出,“择校”行为中的公平问题也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补偿原则使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准则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公平为先,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度地以效益为主,教育普及和提高质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围绕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教育政策的理念变革与机制建设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教育政策必须要在理念上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在机制建设上,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机制、建立教育资源优化的配置机制、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完善教育政策公平的评价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责任追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弄清乡村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不能从中找出正确方向。历史经验表明,一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史,就是教育不断普及和不断扩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历史。按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变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为“人民教育”,即“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普及教育运动小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重在“自身建设”而非“重新构建”;对我国历史上和建国后的优秀教育成果应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功能的重新确定,其立足点是中国当代社会的需要而非“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搞超越历史阶段的理想主义;教育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围绕“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分布”两大核心指标,通过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次序和分类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细致呈现自2000—2020年20年间各民族人口在三次人口普查时间节点上的受教育状况及总体变动趋势。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各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升,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优化。当前各民族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层次结构仍存在差异,但从纵向发展上看,差异正不断缩小。在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根据各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强调因地制宜推进教育政策与实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