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二十世纪后,行业博物馆的建设正逐渐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热点。然而,在其建设发展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对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为其他行业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具体操作中能拓展思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当下国内的艺术创新,面临着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完成自身现代嬗变的问题。回应这一时代趋势和要求,作为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承载者的博物馆,需要适时调整改进展陈策略,以"叙事性"的展陈来构建传统文化之于当代生活的关联和意义,引导人们重新"发现"传统,从而推动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媒介的体育博物馆完全符合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5W”模式,同时又具有当下媒介的特征。体育博物馆的媒介特征以与体育相关的“物”为核心传播载体,体育博物馆的传者与受者分为“前台”与“后台”两类,“后台”结构是展览真正的传者,他们决定了展览什么,如何展览,要实现的展览目标与效果如何;体育博物馆的传播方式以线下实体场景传播为主、线上数字虚拟空间为辅助;体育博物馆媒介功能的释放进一步推进了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诞生如果从1995年中挪博专家到贵州考察算起的话,那么,到了2005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回顾十年来走过的历程,对于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6.
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成为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作为博物馆运行评估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准确地获得观众意见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常态化工作。当前,关于家庭观众的行为和特点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在案例的丰富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深度上仍有所欠缺。本研究以常州博物馆所属少儿自然博物馆为案例,采用跟踪观察及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目的地选择(即家庭观众如何选择博物馆或展览)、展项或活动的使用、亲子关系在参观学习中的互动性(行为与表现)以及博物馆空间的影响等四个议题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多家博物馆设立儿童专区,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儿童受众的独立展馆逐渐开放,但都偏向于自然科学或者职业体验的方向,又或者采用国外的运作模式。苏州博物馆基于我国国情、总结国内博物馆运营实践,专门设立了以儿童需求为核心的空间——探索体验馆。该馆针对3-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苏州特色文化,接轨国际教育理念,开展展教相关研究,逐步建立起苏州博物馆自己的展教体系,有助于儿童在早期成长阶段建立起社会公民意识,为其将来学习、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内容并应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来拓展教育活动,实施“神兽复活计划”,结合馆藏标本、融合艺术创作,从科学文化艺术融合的角度全新解读《山海经》,以跨界融合的创新传播方式,激发人们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对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本总结了中国首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经验: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基本原则、发展阶段以及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今后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思考历史类、艺术类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展品如何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展示,分析传统手工艺展示有助于博物馆体现自身特色,实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地区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博物馆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可以简单描述为“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向。《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一书作者结合多年对于欧美博物馆的观察,通过10个博物馆、艺术馆的案例分析与深度访谈,为我国博物馆融入此次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范本。这本书中所论述的博物馆内部人员职能、阐释方式、展览改造、社交活动等诸多改变,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组织改革和展览活动策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3.
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临计算机网络这个快速便捷.大容量和个人化的传播媒体.如果仍单纯从传播和认知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展示的功能,博物馆将面临被取代的危险,只有把信息传播与以实物为核心的三维形象体系所营造的现场感结合起来,博物馆才会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应将体验感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自然博物馆对于内容体系、展示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遵循本源,立足于自然;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时势,向社会、文化等方面加以延伸和拓展,以更好地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考古博物馆是以考古学的学科知识作为展览生命线,以场景再现和知识链接作为典型展览方式的一种博物馆,它的属性不同于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博物馆分类中的任何一种,而属于学科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在中国虽然已有部分,但偏重于以学科研究对象为展品、以年代顺序的思路进行展示。其实每一个学科都需要自己的博物馆,因此学科博物馆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做好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出版为例,剖析其选题策划过程、审稿编辑加工过程、营销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与经验,探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竞 《出版广角》2022,(2):82-85
近年来,博物馆凭借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文化体验,热度不断攀升.无论是主动同报纸专栏、电视频道、商业机构谋求合作,还是调整内部管理、组建年轻化团队、布局新媒体平台、重塑内容产品,如今的博物馆传播不再局限于"以物为媒、以人为媒",复合媒介的应用成为传播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古蜀文化,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改善,为博物馆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史前遗址博物馆展示面临着遗址出土物不具备观赏性而无法成为展览支撑,考古学研究成果又无法为展览提供切实可用的阐释信息和内容脚本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跨湖桥遗址信息解读的实际案例,以公共考古学的理论为基础,对如何通过考古学信息解读为博物馆展示提供内容支撑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文章认为,通过考古学信息解读能够为该类遗址博物馆构筑出信息主导型的展览方式。这一展览方式的采用既以考古学信息解读为基础,也对研究与解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建筑是一座博物馆的外在特性,遗址博物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对建筑的要求更为严格。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近年新建成开放的保护区外遗址博物馆的代表,其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有着比较大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展示内容的特点,符合新时期博物馆的职能要求。建筑的创新与差异化,也是今后遗址博物馆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