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杜甫以后历代论诗绝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在后人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个小插曲,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曰:“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清人仇兆鳌曰:“此诗,唐人谓讥其太愁肝肾也。今按《李集》不载,洪容斋谓是好事者为之耳。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或许洪、仇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作诗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注的《杜甫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陈美林、金启华编的《杜甫诗选析》,还有《唐诗鉴赏词典》,对《兵车行》“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似乎都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虽然有的说是车马,有的说是兵士和送别的亲人行路扬起的尘埃,但都认为杜甫写行军时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连横跨渭水的咸阳桥都不见了。真是这样吗?我看各位没有从诗的语言结构来正确理解诗意,似乎只是凭自己的设想来理解杜甫。我下面提出一种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杜诗仇注本也收录了钱谦益这一笺注,可见两人有同样的理解。被截取而加以注解…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杜甫以后中唐古诗的重要作家。他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荐士诗》)及“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的名句,被人看为“韩孟诗派”的特征,也可作为艺术创作辩证统一的适例,对宋诗影响极大。韩愈诗的注本也比较多,今人钱仲联先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文引诗即依此本,简称《集释》)博采众说,间附己见,是今天最实用又最易得的注本。依此书统计,昌黎诗不过414篇,古体多于近体,其中五古142首,七古78首。这和大历以后很多著名诗人以近体为主的诗集颇不相同。韩诗七古气势磅礴,久负盛名。《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一首,写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兵车行》分别是这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这两首诗虽同属乐府诗,而且两首诗又都抒写了作者对唐王朝某些政冶措施的不满,属于述怀诗,但两诗在风格上却完全相异。第一,在体裁上,《行路难》属旧乐府,而《兵车行》属于新乐府。《行路难》为拟古题,即沿用“行路难”旧题(属乐府诗中“杂  相似文献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充分表达了杜甫骤闻平定叛乱的消息时的兴奋心情。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但于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的理解,我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这是杜甫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流寓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是“生平第一快诗也。”的确,这是杜集中难得一睹的“快”诗。大概由生活和性格所决定,杜甫之诗“强半言愁,其言喜徵者,唯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黄生语)在这首诗中,“快”是异常明显和突出的,诗人感情的潮水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快”意随波跳荡,酣畅淋漓。而也就在“快”中,显现出了诗的思想和艺术光华。  相似文献   

7.
几经战乱,徐特立诗词尚存50首,包括人称“诗教”的《校中百咏》30首,其特色是:  相似文献   

8.
读杜诗,不难发现在他那异彩纷呈的诗篇里,时常出现一个词——“兴”。它有时指某种兴趣或心愿,如“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有紧密联系的创作论概念。但这一点,过去却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杜甫诗中的“兴”,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从创作论方面来说,杜甫的“兴”首先是一种创作的激情和冲动。《至后》一诗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显然,这里的“兴”即“愁”,一种到了极  相似文献   

9.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杜甫《即事》 杜甫这首题为《即事》的五言绝句,旧次均编在宝应元年(762)成都诗内。这是一首咏赠舞伎的作品,卢元昌《杜诗阐》注:“此为舞伎作。”但全篇辞语,并未涉及歌舞艺术的本身。前两句是描写舞人珠光宝气的服饰,后两句则是在摹绘舞伎的姿容笑貌  相似文献   

10.
吕刚 《语文知识》2014,(5):55-56
《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过四年,大唐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杜甫贫病交加。一日,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想到自己,想到大唐,想到百姓,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引起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百感交集间就写作了这首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相似文献   

11.
徐芸菁 《作文》2023,(16):31-32
<正>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诗题可作为鉴赏古诗的突破口,巧用诗题了解诗词信息,感受诗词情怀。一、诗题的作用首先,诗题能揭示诗歌叙述的主要对象或内容。如《观沧海》《望岳》这两首诗,诗题直接明了地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前者以作者“观沧海”的所见所闻来写自己的所感;后者抓住杜甫“望”泰山,多角度描绘所看到的泰山,最后同样表述自己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2.
《陌上桑》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题为《陌上桑》,意思是“路旁的桑田”。诗题告诉我们:诗中所写的美女生活在民间。她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具有一种清新诱人的魅力。本诗通过三个层次,从美——更美——完美(最美)。第一层从“日出东南隅”到“但坐  相似文献   

13.
傅伟雄 《湖南教育》2009,(12):52-5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清代浦起龙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是在一种很特殊的背景下创作的。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诗人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4.
据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这首诗是代宗大历五年(七七○年)暮春在潭州所作,这一年杜甫已经五十九岁,历尽艰辛,老病穷途,距他去逝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说:“落花乃伤春时节,又得逢君,便是江南一好风景矣。言其歌之妙,能令愁者欢,闷者解,春之已去者复回也。”王嗣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诗的内容主要是称颂李龟年歌声的美妙。由于在潭州又逢上了李龟年,欣赏了他的歌,纵使是令人伤春的落花时节,也叫人感到是“好风景”,他的歌声不仅可以“令愁者欢,闷者  相似文献   

15.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创作的一首小诗,被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这是一首富有古典韵味的闺怨题材的小诗。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本诗时,采取了以诗解诗的方法。一堂课上,他引用的古典诗词近30首。对于这种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老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他们呼吁“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体验过程”,“不能再搞教师的一言堂了”;而大部分学生则非常欣赏这堂课,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6.
一、赠答诗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们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大慰平生。杜甫在诗中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可见他们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杜甫写有《赠李白》两首,其中一首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当时李杜二人的“合影”:  相似文献   

1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国古典诗歌中类似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中学生们在吟诵的同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典诗歌中为什么喜欢写春秋的景色?这一现象确很明显,纵观历来为人传诵的古典诗词名作,如《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属于春秋的名诗,就有《春晓》(孟浩然)、《江南春》(杜牧)、《春望》(杜甫)、《秋兴》(杜甫)等。而属于夏与冬的作品,能称为代表作的,只有自居易的《香山避暑》、柳宗元的《江雪》等,为数甚少,实在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同时,还应注意到:在诗的内容上,春与秋不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作为季节本身,在一般性的风  相似文献   

18.
杜甫历经安史之乱,饱尝艰辛危难,终于在肃宗上元元年(760),来到了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靠着朋友的资助,诗人才建起了一座“浣花草堂”。这草堂虽说简陋,但那一带地方未经战乱,总算能暂时安居下来,自然,心情也较为宽松了。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就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悦;而这种热爱安定生活、赞美大自然的愉悦心情的表达,主要是展现在全诗的流动美之中。诗题已明确昭示:“花”是这首诗的审美对象,自然也是这首诗所描写的客观物象的重点。一个  相似文献   

19.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在古代诗歌史上确有“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或“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之类的诗存在,前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后者如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嗽而,这绝不会撼动情景交融作为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标志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渡湘江杜审言秋下荆门 李白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写的,通篇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_与_对比,后两句是与_对比,用“水北流”来反衬。 ②诗的第_句是全诗的中心,起_的作用。 ③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的影响。与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中的名联: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妒鱼绘,自爱名山入刻中。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川远游时,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明_和_。 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