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读了十几年的书,这个问题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高中以前,很多人大脑中几乎就没有大学这两个字的概念,当时似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人生发展的正道。我是到了高中阶段后才开始有了大学的概念,但除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和华科大外基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大学。当然这个并不是什么志向问题,而  相似文献   

2.
起点     
人生有三大转折: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升大学……每一次转折都有一个起点。每一个起点被人们寄予太多的希望,每一个起点被人们灌输了太多的力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源自身高万丈的庐山。  相似文献   

3.
江苏常州一中的姜毓洲高中毕业后,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还获得了该大学3万美元的奖学金,这在华人大学生中是寥寥无几的。临行前的某一天,他应邀来到母校常州一中与同学们谈自己的人生心得。他说,年轻人要适当  相似文献   

4.
中学六年,学生从十二三岁入学,到十七八岁高中毕业,这个年龄跨度相当大。他们从此开始逐渐摆脱童稚,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和直观的感受去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去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这个阶段的理想教育对中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外古今,有多少未及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06,(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选大学学校的话题都是到了高中快毕业时才开始的。然而,为孩子选择中小学校,却是很多家长早早就开始了的行动。不难想象,上哪所初中,特别是上哪所高中,可能对考大学、上大学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美国的大学"选秀"实践中,它却并没有绝对的影响。近几年见诸报端的美国高中排行榜,开始牵动了很多家长的神经。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6月发布的《美国最佳公立高中排行榜》是迄今为止的最新排行榜。2003年我曾以《美国最佳高中排行榜》为题,在美国《世界日报》的《世界周刊》上发表文章,对其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这篇文章被许多海内外媒体和网站转载。这里我先将这篇文章转发如下,接着再对新版的高中排行榜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伊乔 《中国教师》2012,(19):74-76
<正>如果说小学初中是基础教育,大学是有针对性的高等教育,那么高中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过渡阶段——从全面学习到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东西方教育各有所长,但究竟谁更胜一筹,各有各的说法。笔者在中国国内读完初中二年级,在加拿大读了3年高中,2013年即将毕业。笔者想从亲身经历,来说说加拿大的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临近毕业的阶段是青年学子即将走出学校大门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乍的社会角色将发生转换,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以及“我将去向哪”等与自身概念有关的人生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在毕业之际,大学生们又会遭受来自于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研究显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普遍...  相似文献   

8.
再过半学期,初三和高三的同学就面临毕业的选择,是升入高中或大学继续学习,还是从此踏入社会,开始另一种崭新的生活?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初中或高中即将毕业的同学,请他们谈谈毕业前的心情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黄琦 《中学生博览》2022,(30):76-77
<正>人生就是不断分离的过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六七月毕业季里感伤弥散。如何在离别时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读《红点点绿点点》,感悟分离中的温暖和力量。毕业,人生将踏上新旅程,同时也意味着分离,“相见时难别亦难”,古诗词中尽说离别之苦,其实分离也是获得生命拓展和成长的起点,带着分离情绪度过美好的毕业时光,并从中学会独立与依恋、接纳与表达,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芬兰这个北欧的小国被誉为世界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幸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在高中结业时,均须参加全国毕业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判定学生是否具备了高中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毕业水平。这次考试同时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1.
可怜天下父母心。国外同龄人的父母和我们国内学生的家长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进好的大学,毕业后能有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国外同龄人当中,有些似乎并不理解父母的企盼和苦心,他们整日里想的不是毕业后要上大学,更没有为进名牌学府而努力学习的欲望。他们究竟怎么想,在做什么?对美国的同龄人来说,高中生毕业后上大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据统计,美国有3600所经过注册的正规大学,这个数字意味着,不管你高中功课怎样,算不算高中毕业,只要你愿意读大学,随便走进一所大学的门就行了。条件好的上好一点的大学,条件差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新生不适应、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实则是高中与大学缺乏良好衔接和过渡直接相关,高中与大学对该问题的长期忽视已严重影响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而美国在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方面有丰富的措施:高中毕业前的课程衔接、高中毕业到大学入学前的衔接项目、大学入学后的指导项目,环环相扣,紧密贯穿高中至大学入学后.这些经验对我国加强衔接意识、提供多样化衔接内容和形式、扩大衔接对象和时间等,以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秋季入学的美国著名大学申请结果现已尘埃落定,和往年一样,在这群幸运地被选中的中国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哈佛女孩”“耶鲁女孩”,几乎见不到中国男孩的身影,中国的男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去美国著名大学读书一般托福至少要100分,这个分数是超过6级水平的。在高中毕业就达到这个分数谈何容易。女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光这个门槛  相似文献   

14.
校园传真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高中生在毕业后直接到祖国大陆念大学。台湾的一些学校为使学生出路更广,也在积极推动两岸高中交换学生。台北市私立名校薇阁高中近日与北京四中达成共识,拟于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实施两校交换学生制度。据悉,这将是两岸高中首次交换学生。台湾学生过去大多前往欧美国家留学,但这两年有许多学生选择毕业后前往祖国大陆继续升学,2002年薇阁高中就有学生前往西安参观访问,2003年该校将有学生前往北京四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进行交流。不久前,上海进才中学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  相似文献   

15.
短论     
<正>今天,我们的教育并不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为使命。这一点,在座的诸位从事语文教育的可能会认可这个事实。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到高中毕业,你看看里面有多少传统文化经典?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文化里面,儒释道三家,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教材里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儒家孔子的?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中国佛家的?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中国道家的?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没有,高中毕业以后进大学更不用  相似文献   

16.
告别高中时代,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入了人生新的阶段--大学时代.在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同学之间更多的是成绩的竞争,那时经常想等上了大学一定要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哥们.刚进校的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成群结队组成六人小方队,慢慢变成三人小方队,一个月后大部分就是男女朋友执子之手直到毕业时的独自走天涯.毕业后非常遗憾,依然没有实现当初那个愿望.  相似文献   

17.
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芬兰这个北欧的小国被誉为世界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幸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在高中结业时,均须参加全国毕业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判定学生是否具备了高中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毕业水平.这次考试同时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8.
现在是层层过渡的教育,应当改为每种学校都自身有一目的。进国民学校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升入初中了。进初中为的是什么?当然为的是进高中了。进高中为的是什么?当然为的是进大学了。进大学又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一张大学文凭作为资格了。假如研究院设的多。还要用政府公费进研究院,不达不止。一句话,一切学校都是过渡学校,今天过渡到大学毕业为满足,不然不满足,将来还要过渡到研究院毕业为满足,不然不满足。这在国外,可有些不然。即如美国,作技术事业的非College毕业不可,目下且非有ph.D.(哲学博士——编者)不可之势。至于社会上一般事业,可并不如此,有能力,自有出头之日。为改变这个风气,必须每一种学校有他自身的目的,毕业后,就业而不升学者应为多数。升学而不就业者应为少数。  相似文献   

19.
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芬兰这个北欧的小国被 誉为世界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幸来到芬 兰首都赫尔辛基,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在高中结业 时,均须参加全国毕业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判定学生 是否具备了高中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是否 达到毕业水平。这次考试同时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 资格考试。如果大学入学考试是“高考”的话,这次 考试则可以被叫做“准高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应试教育弄得扎扎实实.高中生因为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高考而盼望进入理想的大学,开始人生新的征程,因此,他们往往对与高考无关的课程置若罔闻,成天在语数外中钻研,致使音乐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极其低下,经常被同学们以“豆芽课”戏称,而很多高中音乐教师也将这当作正常的现象.其实,高中音乐课不是无关紧要的,它通过对学生音乐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