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以好奇心为切人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生认识自然数“1”时,有的学生列举出1个书包、1支铅笔、1个小组、1盘苹果……随后我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数的整除”复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数中1、2、4等几个较为特殊的数的认识,我设计了制作“数学名片”这一学习活动。 制作前,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认识的自然数中,哪些数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学生互议,得出下面一些数:  相似文献   

3.
第八册数学练习十六第4题“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是几?”是一道有利于培养儿童创造想象力的题目。开始儿童看到这道题,感到束手无策,我在指导儿童练习时依次提了下面的问题:①什么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是从哪个数开始的?②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几?③最小的自然数“1”有几个约数?然后要学生求出1和2的公约数(答案是1),再求1、2和3的公约数是几?(也是1)。④追问这两组数的公约数为什么都是1?再根据上面两例想象1、2、3和4的公约数,1、2、3、4和5的公约数。⑤提问:有最大的自然数吗?“所有自然数”可以写出多少个?在得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回答后,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表象和知识经验,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新的设想:从1开始按依次加上1排列的自然数(自然数列),是写不尽的,排在“队伍”最前面的“1”就  相似文献   

4.
一、数的认识(一)整数和小数[例1] 在0,1 2/3、1、0.6、41%、32和53407这些数中,( )是自然数,( )是整数。(讨论)①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2是由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②最小的自然数是几?你能写出最大的自然数吗?③自然数的范围大还是整数的范围大?④o在记数上有什么作用?⑤53407是几位数?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由几个什么计数单位组成?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争辩,从而升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请看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的一个教学片断: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分苹果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突然,第二小组的张红提出他们小组发现的观点“:18=71。”一名学生忍不住反驳“:这是不成立的,18怎么可能等于71呢?”张红摆摆手说“:请大家看我演示。”她拿出8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18,是1个苹果,然后解释说“:把剩下的7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17,也是1个苹果,所以17和81相等。”有些…  相似文献   

6.
在分数四则运算教学中,“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搞好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首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应复习好旧知识,引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办法如: (1)出示下图,说明图中苹果一样大后,要求学生口答:1个苹果是9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两个苹果是全部苹果的几分之几?4个苹果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7.
顾娟 《福建教育》2010,(2):56-57,64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初步认识负数》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的数”通过4课书1个练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比一比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快到了。一年级第一学期将要教“10以内的认识”,二年级第一学期将要教“万以内数的读写”,三年级第一学期将要教“多位数的读写”,(一年级第二学期教“100以内数的认识”)特提供有关资料,以便老师们备课时参考。自然数列。一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任何其他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一所组成的(1是自然数的单位)。从一起,在一个单位上添加一个单位,就得两个单位,再添加一个单位,就得三个单位,这样顺次下去,就得到依次排列的一列  相似文献   

10.
迷津导航     
1.为什么不提0和几组成几? 数的组成是教学数的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学生通过数数,理解了数的大小和顺序后从结构上认识数,也是计数方法的一个进步。而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学习数的组成,主要是为学习加减计算奠定基础,并不是单纯地研究数的结构。因此,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应当突出10以内的数均是由两个一位数组成。 我们知道,人们在一一对应地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了1、2、3、4、……等一系列数,这些数就是自然数。  相似文献   

11.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数是小学数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旧教材中单独安排了一课时,而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只是在“倍数和因数”单元作了如下注释:“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然数的概念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0”是不是自然数、自然数中蕴含的规律等含糊不清,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前阶段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认识自然数”一课后受益匪浅,现摘录其中几个片断,与大家其赏.  相似文献   

13.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而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 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于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让学 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因为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所以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教学必需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如教学“1”的认识,不是先告诉学生这就是“1”,而是从“一个苹果”、“一颗糖”、 “一个人”等具体事物中让学生去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形成“1”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一、通过应用题教学,引出新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来源于科学试验。这一唯物论的思想体现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例如,整数除法中余数的概念,就是这样引出的。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40页的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师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亲眼看到,9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以后还剩下1个苹果。每盘要放4个,这1个就不够一盘了(实际上是不够4除了),所以称它为余数。再如,讲乘法分配律时,也是通过生活中的一实例引出。见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96页  相似文献   

15.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6.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17.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数数,如“妈妈在银行工作每天都要数很多钱”、“妈妈买菜时要数数“、“想知道全班同学有几个要数数”、“数生字笔画要数数”等。接着,请学生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指导思想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的第二种方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根据老师的要求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1)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2.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9.
“数数、数的组成”教案设计江苏倩华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  相似文献   

20.
初次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直观视觉的影响,只能说出2/4用来表示,而对用1/2来表示不能理解。从中,我认识到两点:一是学生初步理解“整体”时,首先依赖于生活实际的具体经验;二是以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看,学生根本不明白整体的意义。那么,怎么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的认知突破呢?经过深入研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