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伟  凃贤平 《民生周刊》2023,(20):34-35
<正>在陈锡厚看来,帮街坊邻居看病防病,是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分内事,“大家信任我,我就要为大家多作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村,提起陈锡厚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村民们都知道,他退休前是一名医生,还当过城里大医院的院长,医疗技术没的说,待人也和善。左邻右舍,谁家有头疼脑热,都找他帮忙看病。  相似文献   

2.
蓝雪 《军事记者》2001,(10):42-42
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政委马旭升,在部队30余年,从新闻干事、宣教股长、组织干事、宣传科长,到仓库政委,采写过不少人物新闻。如今.他自己也成“新闻人物”了。1969年12月,他带着理想从军人家庭参军时还不满15周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他写班长王杰民的一篇小通讯《我生病之后》在团广播站里播放.并且登在了《邯郸日报》上,一时间,在连队引起强烈反响,王杰民因此受到了团里的表扬。随着马旭升的稿子越来越多,他被团政治处调到了报道组,随之又派去《战友报》学习。  相似文献   

3.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英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于濒临死亡的老年病人不是实施抢救,而是取消对他们的治疗,加速他们的死亡,目的竟是为了腾出床位,接待其他病人,完全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这见不得人的医院丑闻是一位28岁、名叫丽塔·帕尔的初级医生向该报披露的。在病房工作的第一个月,一位高级医生命令她撤销对一个89岁的中风病人的治疗。高级医生对她说:“我们需要病床,停止对他的治疗。”停止治疗后,到晚上老人出现呼吸短促,不久就死了。还有一次,一位90岁高龄的糖尿病人在一位护士说了“她早晚会死的”话后,被剥夺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另一位  相似文献   

4.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5.
“千万别把我写得离大伙太远了,那我会难受的,其实我是普通人。”在采访时.刘一达一再对我这样说。的确.刘一达很普通,他曾写过不知多少发生在我们中间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京城影楼透视》、《“面的”拒载探源》、《京城歌厅“三陪”现象调查》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但当每篇文章见报后都让人无不惊叹.这又真的使人觉得地不“普通”。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能清闲地读大块头文章的读者已越来越少。几年来,与刘一达同期开始写大特写的作者们,大多已先后放弃了这一体裁.另辟践径。而刘一达却执著地在此耕耘着。在《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6.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消费明星时,有关明星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坤:不吃牛肉》、《陆毅:女友是最忠实的》、《刘若英:不爱奶茶,爱可乐》、《许巍:吃饭不忘打拍子》、《粱静茹:最爱大闸蟹》等等,都在明星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非常”。更有名为“目击”版的明星报道打出《足球队员从“头”做起》的标题.刊出上海中邦球队队员在美发厅精心打理的大照片.内容着眼于他们集体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7.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8.
那年春天我到北京出席《农民日报》召开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会间听了一堂新闻研究所的学者讲课.收益匪浅。他在谈到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讲究“平衡意识”(或叫做平衡艺术),现在追忆起来.觉得这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对我们通讯员来讲更显得重要。过去,由于记者、通讯员沿用传统单一的因果关系模式.无论写表扬批评稿时都是“一头冲”,说好就“一好百好”.说丑就“臭不可闻”.因此,读者感到无法接受。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新闻写作中缺少一种“平衡意识”.那位学者举个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南京某大学有对夫妇主动申请到西藏去帮…  相似文献   

9.
《半月谈》杂志副总编、青年评论家张正宪近年来以“苏北”等笔名,在《半月谈》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评论以其“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的特色,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章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表扬。当我探问他撰写评论的心得,从他嘴里立刻跳出三个关键词:“睿智、情感、文采”。  相似文献   

10.
《圣经》故事中提到一座“通天塔”,叫“巴比塔”。那时候,天下人都使用一种语言。人们向东迁移中发现了一片平原,就住下来。他们计划在那儿修一座高塔,塔顶要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以显示人们的力量和团结。这惊动了耶和华。他见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嫉妒。他暗自思忖:现在的人们的语言相同,他们团结一致.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那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于是他便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语言不同,无法沟通,高塔也无法继续建造下去。  相似文献   

11.
程庆 《大观周刊》2012,(47):269-269
赏识就是一种激励、就是一种认可。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05,(11):61-63
报纸: 都市快报一篇报道受省领导表扬 本刊讯 10月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当天《都市快报》第7版的人物通讯《宁海老爸选择先救别人的孩子》上批示:“报道很好。新闻媒体应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并主动给予报道。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正需要日积月累的宣传教育。” 10月9日,省委宣传部阅评组第406期《新闻阅评动态》指出:这篇通讯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报道了宁海电信局职工张诚为抢救落水孩子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通过他“先抢救别人的孩子”义举,以及他工作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3.
朱德庸新的漫画集子《什么事都在发生》.以机智幽默的四格漫画见长,在方寸之间挥洒自如,让人“马上看,马上笑”。然而他却在热度直线上升之时,跳脱以往的四格疆野,开拓全新的创作手法一这就是他开拓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认为自己“在人生转折当口,突然迫切想要创造的一部”。按朱先生的说法.这整整一周都忙于接触“窗子外”那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14日,我接手主办《离退休生活》专刊,至今已见报50期了。两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仁指导、帮助、鼓励下,我本着“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在突出服务性上下功夫,力争将专版办成老干部的园地”的指导思想,对老干部工作宣传作了初步探索.先后开办了《激情岁月》、《老照片的故事》等栏目,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相似文献   

16.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17.
应天常 《声屏世界》2005,(11):34-35
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中,评委们对农民节目及其主持人投入了较多的关注。比如被乡亲们昵称“兵哥”的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节目主持人李兵,被乡亲们称作“村长”的吉林卫视《农村俱乐部》主持人尹兴军,还有山东电视台名牌栏目《乡村季风》主持人肖东坡,他们都以优质的节目表现高票当选.获得四、五、六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  相似文献   

18.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一生坚持创作惊悚悬疑片,部部作品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佳作。他是第一个把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搬上荧幕的导演,他认为社会最需要关注的便是精神心理问题、人的欲望问题,并成功地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希区柯克的三部经典影片《爱德华医生》《惊魂记》和《艳贼》,可知他是如何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三重人格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及“梦的解析”的。  相似文献   

19.
邪恶天才     
回腴去年的E3大展,赊了关注《半条命2》、《毁灭战士Ⅲ》等大作外.我们还应该把目光放在其他游戏身上.比如荣获“最佳原创游戏”称号的《邪恶天才》(Evil Genius).刚崭露头脚就获此殊荣.想必游戏不是等闲之辈。虽然Elir studios名气不大.他们只是开发过《共和国:革命》.但其总设计师Oemis Hassabis曾在牛蛙工作室呆过很长一段时间,并被人称为“游戏神童”.后来。他为了完成自己设想出来的新计划.不得不建立了新工作室.这次的《邪恶天才》能否像《黑与白》一样成为策略游戏的经典之作吗?  相似文献   

20.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12):46-46
《羊城晚报》的老报人、名新闻言论作家微音(真名许实)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数千篇“街谈巷议”和其他章,连同他的“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战斗精神,都已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