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真情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它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但如今很多同学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生编硬造、缺少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力度不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写作时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苦,语文教师累.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份儿苦、这份儿累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批改——劳力又劳心,学生却看也不看。我们要解放自己、提高效率,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在一节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课上引导学生对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的评价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学生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范着高中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作文教学探索也不例外。笔者学习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把握新课标理念,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高中作文探索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摆脱矫情、空洞、幼稚和俗套的误区,在唯人、唯文、唯情的作文中,让学生有真情想抒,有真情要抒,有成功体验;在作文实践中体现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面貌,发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谓“品词析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品词析句”,进而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在课堂“品词析句”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重现表象,品析词句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是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字符号在学生的脑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们不是讨论那些真正意义上的范文,比如出现在教材中或发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于教学的美文,而是针对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抽取的高分作文。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选择范文上没有什么改变。许多老师在作文评讲时总喜欢把本次作文中的“好”作文拿出来作示范,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多有不妥之处。这些文章大多是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考试”的模式,统一文题(多为话题),采用闭卷的形式完成的,严格地说,这种“四定”作文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即使是好的文章恐怕也大多只是一种“好”的雏形,拿出来当众“发表”,要求大家学习,恐…  相似文献   

9.
吴永萍 《考试周刊》2011,(36):62-62
在学生习作中,常常见到学生虚假的“低吟浅唱”,空话套话。语文教师更应该付出艰辛的努力,扭转这种局面,文章简要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培养情感体验;课前五分钟,用情感真挚的美文陶冶学生;教师真情评语,激发学生真情作文;教师“下水”,真情感染。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当前一提“作文”,却令不少师生都 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是“头痛”,讥之为“挤 牙膏课”,这种情况下所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空话连篇,就是老调 重弹,缺乏真实的生活经验,不能写真事、诉真情,表达不了自 己的真情实感;而语文老师也是辛苦教,却收获甚微,他们自嘲 “背着沉重的蜗牛壳在爬行”。因此我觉得在当前新课改的 浪潮下,我们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水平,更是有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作文教学 水平呢?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在话题作文教学时,是如何教学生选材的。一、真这里所说的“真”,指的是叙真事、抒真情。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真实”与“本色”的不掺假不走味的反映,即生活的原汁原味。“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我觉得非常重要,真实、本色是作文的高境界。”(特级教师方仁工)在以“代沟”、“渴望”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来让人能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渴望。而有些学生的作文,已习惯于编造,脱离生活,脱离自我。为了编造而绞尽脑…  相似文献   

12.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常用范文开路,指导学生作文。这些范文,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教师的“下水文”,有的来自作文选刊中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也不能否认,学生对这些范文啧啧称赞的后面,潜在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状态。那么,到底要怎样的范文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呢?弥补的办法可从本班学生作文中去选。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要解决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其基本内涵就是“需要”、“自主”、“真实”、“创意”。把作文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是前提,没有需要,就没有个性化。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教师不宜以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强调习作的“真实”,意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作文之本就是“求真”。鼓励学生有创意表达,是个性化作文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文,这就是在表达上有创意。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追求“人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写作过程中追求人性之美,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一、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人性化作文教学,其意义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现”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发现是人类的天性,发现中常常体现着机智和憧憬,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学生的发现,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写作的…  相似文献   

15.
张晓萍 《文教资料》2007,(11):190-191
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完全是出于某种需要。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凭白无故地写这写那。没有需要就没有作文。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学生是奉命作文,“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假大空”就自然而然地逼出来了,个性化作文难以实现。如何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因需要而作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这种课型限于“一题一作”,学生作文一锤定音,成功与否都仅此一次。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以观察、思维为基础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又是学生以语言文字反映认识、表达情感的创造性尝试。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何况是作文这种含有复杂心智过程的活动,更何况学生中还存在各种心理差异。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才是好作文。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然而在评改作文时,我们总觉得有的作文写得很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语病,但似乎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既有生命又有灵魂呢?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析文题、探文路、掘文眼”的方法。下面以课文为例,谈谈这种设计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一种:析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有些课题虽然言辞通俗平易,但是意蕴深邃隽永,对这种文题细作品析,能引人入胜,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如《穷人》这一文题,一看便知,文章写的是人,而且有“穷”的性质。但仔细品析,却是“穷”中有“富”,即在物质生活上讲,是穷;而在精神境界上讲,是富。基于这一点,可开“窗”窥“室”,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怎样的作文指导课才是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应追求什么?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1.追求和谐轻松的交流氛围。作文是一种交际的需要,没有交流就没有作文,所以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首先要追求和谐轻松的交流氛围。有些学生在平时能说会道,但一进课堂就金口难开,这成了作文指导的一大障碍。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多,老师对学生的说话要求高。学生感到拘谨、畏惧。要创设一种轻松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作文》的栏目设置、文字风格,甚至隐含其中的办刊理念,都可谓亮点纷呈. 作为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杂志,《初中生·作文》首先是孩子们发表作品的平台.但这一平台并不是孤立的、单向的.仅就栏目而言,“真情风向”“真情佳作”“真情品读”三个大栏目,简单清楚,十足体现了杂志对于现今中学生作文中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现象的忧虑与反思,也承载着编辑们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立场与期待.相信在“真情”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生·作文》这一平台所要实现的,一定是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流动,也一定是对华而不实、胡编乱造之文风的极力反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