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精髓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的、主题主线和主要内容,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精髓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的、主题主线和主要内容,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面临着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教学目的,加强教学效果等问题。本文根据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求,结合笔者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感受,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力图为上好该课程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教学要素、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效。教材毫无疑问是主要教学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2月第1版发行迄今已出版至第4版,因其权威性、高质量而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通编版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认真研读该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认识,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材章节的调整;其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历史学专业学术前沿的融合;再次,改进教材内容及丰富其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史论结合,重点在论"的专题式教学改革思路,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座,必须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整个教学形成一个以专题为中心的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实践教学,阐述了参观实践教学法、多媒体实践教学法和辅助实践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这一任务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是目前从事《纲要》课程教学工作的同志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拟从《纲要》课的课程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来谈几点教学的感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05-2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对大学生进一步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提出此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晓婧 《文教资料》2012,(3):213-2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部分高校已采用这种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必要性及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安排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在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为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要将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同时还应改革考核模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定位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同于中学历史课,也不同于大学专业历史课,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再“回顾”和“升华”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比较教学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抓住“三个选择的必然性”这条主线,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纵、横比较,既可以使学生对以前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逻辑的梳理,又可以自觉引导出新知识,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以史育人的功能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若干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决定,对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由沙健孙主持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将全书划分成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年)",中编为"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0年)",下编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以"民族复兴"和"四个选择"为基本叙事框架,依托三编综述铺陈"民族复兴"主线,引导读者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在内容安排上,通过回答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呈现与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认清教材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学术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新开设的高校政治理论课,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握课程定位和基本任务的准确性,充分体现和突出课程的价值性,并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是让大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领会“四个选择”,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共同体”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的“痛点”入手,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实施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联动的混合教学模式,以问题链重组教学内容,实行探究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依托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实践育人,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教学创新,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问题意识增强、获得感与认同度提高,教学实效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