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粜米》导读设计●广东揭西美德华侨学校刘绍辉叶圣陶先生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学叶圣陶先生名篇《粜米》,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导读方法,使学生自求得之。一、导预读,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大纲”要求:“阅读教学要着...  相似文献   

2.
《粜米》教学札记武威师范附属小学薛延敏《粜米》一课选自叶圣陶老先生的著名短篇《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用洗炼的语言,通过对农民丰收之后粜米热烈场面的描写,以及农民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到愤怒到不得不忍痛卖米的心理历程的展示,反映了“谷贱伤农”这一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3.
《粜米》反映了旧中国农民即使在丰收之年,也逃不脱悲惨的命运,有力地抨击了黑暗的社会,吃人的制度。教学这一课怎样才能事半功倍、效益高呢? 一、体会细腻动人的感情变化喜悦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这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争相粜米的场景,间接地流露了大丰收后农民满怀希望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4.
一、比较开头和结尾.文章开头,寥寥几笔就把河埠头农民卖米的情景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从“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的描写中就可知道这一年是丰年.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河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这一段与开头对照,衬托出农民丰年无丰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三自然段.3.理清课文段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4.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味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第十册第9课、六年制十二册第9课《粜米》,文中几处蕴藏鲜明的对比材料,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方法,让学生从对比中理解课文内容,较好地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审清题目,初感课文大意结合解题,间:什么叫"果米,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农民明知不粜米不行,还要"喷"出"愤激"的话?这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遭受剥削的农民对黑暗社会里剥削阶级的控诉,是美满希望破灭后内心愤懑的渲泄.本来是丰收的好年景,"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谁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地主的高利贷盘剥,把忠厚善良的农民推进了更为悲惨的深渊,使他们"美满的希望突地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十册语文第三组的阅读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条理”,即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在理解内容,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能够弄清中心思想是怎样一  相似文献   

9.
首尾相应,紧扣“敞口船”《粜米》的开头和结尾,都紧紧围绕“旧毡帽朋友”上镇粜米的“敞口船”的变化来叙写。文章起笔就写道:“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而且“船身压得很低”,说明了粜米的船不仅多,而且都装得很重。从侧面反映出贫苦农民经过一年的辛劳加上“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的丰收景象和农民为了还债而急于粜米的心情。文章结尾作者又再次集中笔力于“敞口船”与文首紧相呼应。买卖双方对“米质的好和坏”,“斛子的浅和满”所进行的“辩论”和“争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9课《粜米》的作者,多处采用对照映衬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特点,运用比较阅读法。其一,首尾比较。文章开头一段,寥寥数笔便把河埠头的景像作了具体生动的描绘。从“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压得很低”的描写,就显示了这一年是个丰收年。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陈州粜米》是一出公案戏(也叫勘狱戏).公案戏是元杂剧中最富有社会意义,现实性最强的一部分。它毫不掩饰地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混乱、政治的黑暗、人民遭受迫害生命毫无保障的真实状况.元杂剧的古白话语言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在词法上有所区别,元杂剧剧本的构成也与现代戏剧有所不同.为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理解《陈州粜米》的社会意义与文学价  相似文献   

12.
《粜米》写的是三十年代农民获得丰收后去万盛米行粜米,结果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反映了旧社会农民深受地主、资本家、帝国主义的三重剥削。课文线索清晰,粜米前后的情景及旧毡帽朋友的活动变化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依据。因此,在  相似文献   

13.
一、清官与清官戏清官戏又叫公案戏。它们多以清官断案,昭雪沉冤,为民除害为基本内容。在现存的元代杂剧中,公案戏便有三十余种,而包公戏就占十余种。为什么在元代清官戏有这么多呢?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清官和清官戏呢?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空前残酷的朝代。蒙古奴隶主贵族通过军事征服统一全国以后,在经济上实行野蛮的掠夺政策,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当时“豪富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江南豪家,广占民田,驱役地户,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粜米》一课,可抓住本文利用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场景的对比描写——课文从场面描写入手,以“万盛米行的河埠头”作为开头,是独具匠心的。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先拍下码头的总貌,“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说明船只之多。接着把镜头推向船体和水面,“船身压得很低”,突出米重船沉。这段描写,着力渲染农民“多收”的气氛,衬托出他们希望立即把“多收”变成“多得”的急切心情,并为下文写他们实际上“少得”作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粜米》一文涉及的知识面广、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一位教师讲授《粜米》一文实施了“感知整体,探究局部、深化蕴涵”的比较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文,认清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所谓的“赈灾济民”的本质.2、正确认识本折戏塑造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主要人物形象张(?)古.3、学习剧作者将主要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塑造人物的方法.自学提示:1、课文中描写了封建统治者任派的官员在陈州粜米的一幕,怎样认识其真相?  相似文献   

17.
一、环境描写形象深刻课文开头写道,“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之间的空隙。”这里既写出了小镇的景象,又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丰收之后赶来粜米的情景,流露出喜悦之情。而结尾写道:“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只船那只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再也看不见了。”这形象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农民忍痛卖米,希望破灭了。农民们整船整船的新米被米行的奸商夺去了,丰收却给他们带来了灾难。课文还通过米商之口,间接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丰收反而成灾的社会根源。从米商说的“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说,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9.
<正>《陈州粜米》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收入此剧,标无名氏撰。元代另一无名氏作品《盆儿鬼》杂剧中曾称赞包公“也曾三勘王家蝴蝶梦,也曾独粜陈州老仓米,也曾智赚灰阑年少儿,也曾诈斩鲁斋衙内职,也曾断开双赋后庭花,也曾追还两纸合同笔。”由此可以想到,这几个敷演包公故事的剧目在当时是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其  相似文献   

20.
《粜米》(通用教材五年制十册第9课,六年制第十二册第9课)是从叶圣陶先生写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节选的,讲的是旧中国的农民丰收后去卖米,可是米价跌了,农民吃了亏的事。我在教学中运用“一点突破法”以“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学习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领会“点”先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