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朝政府在福建行中书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这表现元政府加强了台湾海峡的国防力量,也表明元政府极端重视保护海外贸易航道的畅通。元朝澎湖巡检司设置的时间,历来有异说,也有不少人发表文章进行考证,似乎看法渐趋一致。但是,元朝的澎湖巡检司是隶属泉州府的同安县,或者隶属泉州府的晋江县,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几年,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中,发现澎湖巡检司的隶属问题在教材里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  相似文献   

2.
丁水华 《历史学习》2004,(10):23-23
某地高三调研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元朝时设置的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当时的A.台湾行省B.江浙行省C.福建行省D.广东行省答案是B,江浙行省。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此题及答案欠妥。人教社2003年6月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112页小字中说:“元世祖时首次在澎湖岛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代称台湾为“留求”或“琉球”,澎湖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兼管办理盐税。元朝政府每年在澎湖征收的盐税也少得可怜,只有11锭多,但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在澎湖地区正式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元代澎湖巡检司究竟设置于何…  相似文献   

3.
王红 《文教资料》2011,(32):89-90
元朝时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对澎湖列岛的首次行政区划,它虽然并没有将台湾本岛直接并入其内,却是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意义重大。本文对彭澎湖巡检司的建置背景、建置年代、隶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最早在澎湖设官置守,学者一般认为是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所记,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检司”。《岛夷志略》成书于至正九年(1349年)。南宋时澎湖在行政上隶属泉州,这为史家所公认,有宋赵汝适撰《诸蕃志》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为证。《诸蕃志》成书于宝庆元年(1225年),史家一般以此为澎湖隶属中国政府管辖之时间下限。宋隆兴元年进士楼钥撰《攻媿集·汪大猷行状》和周必大《周文忠公全集·汪大猷神道碑》(神道碑撰于1201年),此二书有关澎湖宋代置兵立戌的记载最早、最详。《汪大猷行状》记云:  相似文献   

5.
【知识梳理】1.台湾名称的演变。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小琉球、东番(明初)—台湾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孙权派卫温通夷洲。②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朝:元世祖首次在澎湖岛设置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密切  相似文献   

6.
沈德沛 《中学文科》2005,(1):100-100
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1171年,南宋孝宗乾元7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派兵长驻澎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驻军。元朝时设泉州府,代管台湾,公元1290年元世祖忽必烈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设行政机构对台湾行使行政统治权。  相似文献   

7.
一、以史为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3次派人到台湾(当时叫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台湾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辖区。  相似文献   

8.
1.知识目标: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实。知道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的基本史实。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元朝出兵求,曾在朝廷引发了一场争议,而其对求的政策,也几经变化。本文详细辨析元朝廷上的文武之争,并考证元军出兵求的基地汀路尾澳即在澎湖列岛。元末彭湖巡检司官员周草庭及陈信惠的活动,反映了该司所辖彭湖乡兵到过福建沿海,同样,他们也有可能到过台湾西南沿海。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其土著居民高山族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以来,从此代不乏人且日益频繁。元代至元年间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至清代统一台湾,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和设立台湾府,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11.
简述妈祖信仰在澎湖的传播以及近年澎湖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探讨澎湖在闽台文化、经贸文教等交流中的链接作用,提出澎湖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定位观点,而弘扬妈祖文化,将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澎湖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建县、府、省之前其行政长期属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管辖。本分为若干节,探讨最早写澎湖诗的时代及作,明代和近代有关澎湖的爱国主义诗篇,以及有关描写澎湖的历史、化之诗。中间或亦考订史乘某些讹误。  相似文献   

13.
台湾澎湖县就是否开展旅游博彩业在2009年9月展开的博弈公投中失败,澎湖人"要观光不要赌场"。对此作蝴蝶效应分析,澎湖人要年轻人积极上进、小孩子童年无暇、观光客循规蹈矩,在旅游道德伦理的支撑下,澎湖人要安静的蝴蝶不扇动翅膀,从而避免"龙卷风",遏制了可能会令澎湖道德沦丧的博彩业。这场博弈失败后,澎湖集中精力发展观光业,外婆的澎湖湾、独特的自然离岛环境、淳朴而原始的人文风貌和澎湖美食是大陆观光客对澎湖的看点,澎湖的观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澎湖战役极其关键,战前,越南战场东西两线清军发起反攻,态势良好。台湾战场上中法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法军军舰继续在台湾海峡执行封锁命令。孤拔希望永久占领澎湖,既可以打击援军,也可以作为其海军基地。在战斗中,孤拔率领900人的部队,将清军3000人的守御力量击溃,很快就占领了澎湖岛屿。  相似文献   

15.
自從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非法下令伊佔我國的領土台灣以來,美英帝國主義者常常製造所謂‘台灣地位問題’的謬論,來掩蓋美國侵略我國主權和領土的非法性。去年十一月十六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說:台灣和澎湖列島具有一種所謂‘特殊的法律地位’。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英國外交副大臣里丁說:‘台灣的地位是一個在國際法上有些困難的地位。’今年二月四日英國外交大臣艾登也荒謬絕倫地說:‘台灣和澎湖是法律上的主權還不確定或尚未决定的领土。’所有這些謬論不論從歷史上、法律上、事實上看,都是站不住脚的。台灣並不存在什麽地位問題。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遠在美利堅合衆國成立以前,台灣就是中國领土的一部分。在十二世紀,即我國南宋的時候,澎湖就已經是中國行政區的一部分。一三六○年,元朝就在台灣設立巡檢司來管理台灣和澎湖列岛。現在杜勒斯、艾登以及其他的帝國主義政客們,雖然都企圖要否定中國對台灣、澎湖的主權,但是在鐵的歷史事實面前,他們之中還沒有人敢於否認,在‘馬關條約’以前台灣一向是中國的領土。一八九五年日本帝國主義强迫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因而强佔了我國  相似文献   

16.
澎湖的居民中,闽南人占90%。闽南文化对澎湖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建筑、工艺、饮食、民谣、音乐、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国内各地区间联系不断加强,在<汉书>、<后汉书>等史籍中就有"东鯷"、"夷洲"(即今天的台湾)的记载.三国时吴国孙权委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到夷洲,带回了数千台湾人.隋朝时,大陆与台湾接触频繁: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入海访求异俗",大陆人们有许多移居台湾,两岸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时,两岸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频繁.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在台湾建官设治,台湾已经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明朝,明政府认识到台湾、澎湖海防的重要性,便在1563年重设澎湖巡检司,强化沿海防御.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9.
明朝末年,西方海权思想勃兴,海上贸易兴起,荷兰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来到中国,意欲凭借其海上力量占据澎湖,并以此为据点控制福建沿海贸易,由此引发了明末澎湖之役。战争的结果是荷兰人战败退出澎湖。明政府组织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土,客观上战争也促进了中西交流,使得明朝的火器制作技术得到改进,东南海防建设重新提上议程,也促使东南亚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给中荷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光之味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地方,为了怕蒸起的水,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有一次,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