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懂得了保护环境,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也早已有之。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诗经·召南·驺虞》是关于保护动物的一首诗,它反映了我国先民很早就具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沃特卢法律规定,上午7时至下午7时理发师吃洋葱是违法的。一男子在修面时闻到了理发师散发的洋葱味,即向法院起诉。‘巍仁凡越沪泽葱味仁“喻,·燕矜乡夕…,C斗夕 母美国波卡特洛市法律规定;市内所有人均不得在公共场所拉长脸孔,愁眉苦脸,否则要被送到欢容检查站学习微笑。从灭·!· /送检查站学”,/r‘研十王乏{叙伽褚谕钊附般捕,作,睬可以{仔持、几钳··…、,.:漫{“{{}迂界》1995年17期)203信不信由你——美国法律趣闻@吾余 @知新  相似文献   

4.
《学记》的内涵极为丰富,人们已经较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教育学思想、教学论思想、心理学思想,除此之外,《学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管理思想。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识。 《学记》的教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培养“圣人”的教学管理目标 战国后期,不同于春秋时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人们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因此,“圣人”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怎样才能培养出“圣人”呢?当时的儒家认为:先要从“士”做起,中途经过为“仕”,即“君子”,最后至“圣人”。“士”、“仕”和“圣人”的标准是“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修身》)即《学记》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加上《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因此让许多教师谈“惩”色变,唯恐因此而遭到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骂和批评,甚至因此而惹上官司,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对违纪学生不敢批评,就即使稍加批评,也只是轻拂一缕“春风”,平时更是大力实施鼓励与赏识的“政策”。这的确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然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却有不利的一面。1·过度的…  相似文献   

6.
曹瑞娟 《现代语文》2005,(1):65-66,64
有学者言:“《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凄 不确切地知道丈夫去往何方,究竟有多远,可是在怆的诗。”(《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可以 她心里,夫妻分处两地而不得相见,就像是隔了千说,“美丽”是就其语言艺术而言,“凄怆”则是指 山万水一样的令人伤痛无比。于是生相思之苦,衣诗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 带日缓,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一。历来人们对这组诗评价颇高,例如钟嵘《诗品》 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正凸显了时间观念—把它列为上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它为 —在日复一…  相似文献   

7.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提到班超出使西域,至鄯善,夜袭匈奴营帐。班超对部属36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辞海》“不”字条持同样说法。但查《后汉书·班超传》和《资治通鉴·汉纪》,班超原话均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那么,“焉”字从何而来?近查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一卷,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法与来华留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 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教法 )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高等教育的专门法律 ,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继教育法之后的又一件大事。一、高教法·法人地位·办学自主权·来华留学生教育1 高教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该条第二款规定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高等学校具有法人资格、赋予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9.
袁枚《祭妹文》中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之句,由于权威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录“义绝”一词,这给我们理解词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注释都将“义绝”译为“断绝关系”(如《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这种译法是就字面上翻译,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其实,“义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离婚方式。中国古代离婚主要有三种方式:“出妻”“义绝”及“协离”。“义绝”一词最早见于汉代《白虎通·嫁娶》:“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有恶,不得去也。故《礼·郊特牲》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相似文献   

10.
比喻,也叫打比方,就是借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明生疏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方法,很早就从理论上受到人们的重视。《周礼·先郑注》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墨子·小取》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这里说的辟,就是比喻,“也”即他,“侔”,即比较。《文心雕龙·比兴》说:“且何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宋代朱熹在《诗经集传·国风·樛木》中说的更为明  相似文献   

11.
“好古”,是中国古来久已形成的文化倾向。《论语·述而》中可以看到孔子对这一追求的反复强调。《汉书·景十三王传·河南献王刘德》所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也体现了对珍重文化遗存,遵循文化传统的精神的赞许。《后汉书》已经有“古学”之称,说到卢植从马融“受古学”《卢植传》,李育“颇涉猎古学”《李育传》,贾逵“为古学”《贾逵传》,桓谭“好古学”《桓谭传》,郑兴、卫宏“皆长于古学”《杜林传》等。这里所说的“古学”特指古文经学,也包括古文字学。考古,是很早就已经出现的语汇。北魏学者郦道元在《水经注·滱水》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环保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环境保护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大自然平衡系统中,当今受破坏最严重的莫过于水循环平衡系统。而在《尚书·禹贡》篇中,我们看到治水后九州山川、河流、湖泽分布的均衡状态,对于地域小气候和整体气候的调剂是有益的。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活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表率作用。《周礼·地官》中有环保和可持续利用自然物的官职和法规。古代愚昧的正面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当今文明的负面是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料的利用与汉语词汇语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睡简》”)释文公布至今已二十余年了,学者们利用其语料研究汉语词汇、语法问题,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如苏宝荣先生以《睡简》中“牛车”作“车牛”为依据,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中“车马”的误解,指出“车马”即“马车”,它不是什么偏义复词,而应当是修饰成分在后的定中关系;唐钰明先生在运用传世典籍的同时,利用《睡简》等出土文献,证明先秦已有判断动词“是”;王海棻、邹晓丽先生考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简论“兼语式”的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兼语式”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一书里边,就比较详细地论及了这一语言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不断深入,语法学界对其范围的认识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分析的着眼点逐渐归结到三个方面上来:一是整个句型的形式分类。已提出“动·名·动”、“动·名·形”、“动·名·名”、“动·名·主谓”、“动·名·数量结构”、“动·名·名·动”、“动··得·名·动”等。二是典型句例的分类。张静先生在《连动式、兼语式应该取消》一文中,一气列举出十七个有代表性的句子,集中反映了该种分类的最大限度。三是按照第一个动词概括意义所进行的分类。这种方法可以从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十讲》有关内容的具体阐述中看得明白。我们这篇文章想就第三种分类谈一下自己的认识看法,并就教于专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15.
俞者宏 《政治课教学》2002,(1):14-14,15
高三《思想政治》第47页有两句话:“依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即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度,行使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权力,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按照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于这两句话,学生往往错误理解为任何机关均不得干涉司法机关的审判权和检察权,以为司法独立权是不受限制的。实际上我们必须懂得: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11月,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这个地方法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第一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学校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从而将未成年学生的分数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其实早在1994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2001年,教育部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文规定:“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典化,表明我国刑法由偏重于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我国刑事与法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19.
<正>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人被征召为  相似文献   

20.
《辞源》第四册第2923页“[护前]:袒护所为,绝不认错。《三国志·吴·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辞海》上册第1551页“护前:回护自己从前的错误。”也引《朱桓传》为例。两书解释“护前”,与“护短”相近,但是与它的本义相违背。“护前”这个词,《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用过:“羽闻马超来降……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