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安文学被称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人的主体意识在作品中明显增强,标志着我国文学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产生了大批文人作家,“人的主体”与“文的自觉”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主体特征。繁钦及其《定情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为建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汉代四百余年全社会好文成风气为论题,从六个方面论析了汉代社会的好文风尚:第一次形成了有规模和体系的文学教育与研究、统治者以亲近文士为风尚、盛行文学创作的雅好、锐意经籍成为传统、作家自觉加强综合素质修养、作家拥有了历史地位等,旨在阐明汉代萌生文学自觉时代的良好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系统研究当代十七年文学的专著,《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深刻的历史意识:表现在本书中,即中自觉地将一种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有和作家作品放在时代背景和历史坐标上加以审视,在其价值认定和审美评定上,紧密结合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进行自觉的思考,从而以许多创见性的成果弥补了此肖的空白点;其次,鲜明的主体意识:作者在深入历史的基础上,又能超越历史而立于时代的审美制高点来建立自己的审视坐标,自觉地把十七年文学放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进而作出富时代前沿的独特审美判断。将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时期或一个文学单元,从多方面来分析其成败得失,失体现现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批评价值上说是超越时空的的。  相似文献   

4.
经学作为汉代最权威的学术,对汉代文论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学家构成了汉代文论家的主要阵容,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构成了汉代文论的主体;文论家的思想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经学影响;经学家的经学阐释推动了汉代文论的发展。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宗经意识的加强限制了汉代文论家的思想观点;"依经立义"的思维模式束缚了汉代文论的发展;经学的强势影响导致了文论研究范围的狭窄。研究经学与汉代文论的关系,是研究经学与后世文论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在本世纪之初,尼采一声“上帝死了”的断言,宣告了一个现代神话一“永恒偶像”的终结。文学在走向“自我”、走向本体的发展中,使人的母题置于作家所关注的焦点上。故张扬主体意识与压抑乃至消除主体意识就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隐性问题。而我国的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互变奏已日渐明显。有人因此慨叹“文学的世界很精彩,文学的世界很无奈”。那么,何处精彩,为何无奈?这便是本文所要阐释的主旨所在。任何一种阐释,特别是文学的阐释,要是没有主体意识的介入,要是没有政治意识和时代因素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从汉乐府作者的变迁看文学自觉意识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文学被称为“朦胧的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被称为“觉醒的文学”,这种认识比较形象。大规模的整体性的文学自觉固然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汉代文学朦胧中的知觉。那些零星的或较为隐蔽的文学自觉意识,代表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为文学的觉醒做了长时间铺垫的年代。除此之外,笔者又在汉代乐府中挖掘出一点,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人意识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开始走向自觉,到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吟咏性情”的诗学观念,论证“人”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性,但其深受禅宗与道家思想影响,追求对语言乃至主体自我意识的超越,与西方文论单纯只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文章的抒情建构作用相比,有其相同之处,也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鸿沟。本文主要从抒情主体意识、抒发方式、“以禅喻诗”与“作家至上”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论述严羽的禅宗思维与西方主体意识的同异,主要围绕两者的“异”展开。  相似文献   

8.
文德之我观     
“德”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政治、经济、宗教、文学、民族、法律等一切意识形态的方面,而文德是把作家与道德结合在一起的文论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文德的诠释日益丰富,不仅可以从作家的角度来解释文德,也可以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文德。不论是作家还是读者,他们都要有良好的人格修养、秉性、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审美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宋书·谢灵运传论>作为文学史论文,体现了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也体现了沈约作为文学史家的主体意识.沈约生活的时代不仅仅是文学独立发展、文学理论批评自觉的时代,而且是文学史意识逐渐走向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经学与汉代文论的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论话语构建的运思方式与表达方式,二是文学创作动机上的致用观念、文学创作模式上的模拟观念、文学诠释上的人格观念。其结果是虽然经学整合的力量更为强大,汉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立场是经学的而非文学的,但在此经学阐释框架里对文学特质的容纳却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以《文心雕龙·序志》为基础,在贯通论述"文学自觉"的历史脉络和著名文论家代表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文心雕龙》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对"文学自觉"的再次"理论自觉",处于当时文学理论的巅峰位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学成形之作的汉代京都大赋,审美内涵存在明显的文化缺失。作家将城市之美物体化,普遍显示出重物轻人的审美取向,堪称城市灵魂的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多被忽略。同时,作家外在于对象、物我分离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导致这种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化精神的影响,汉代作家普遍缺少自觉的城市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学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起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认为,由于经学的强制的规范,汉赋不是自觉的文学,以汉赋为"一代文学"的汉代也不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杨有山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转折时期特别令人瞩目。一是魏晋时期,标志着文学挣脱政治的束缚而走向“自觉”,“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①展示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文学的审美特性。二是元代,文学经历了由“雅”...  相似文献   

15.
汉语写作作为一个问题被郑重地提出,本身就表明当代一部分作家在汉语写作的主体意识、资源意识和写作实践意识等方面的高度自觉,这应该是全球化时代的学的民族化特性的最重要的体现途径,也是汉语写作走向成熟和深入的一种标识。  相似文献   

16.
诗是人类对宇宙生命本真的体悟方式,是人类生命意识醒觉的歌唱。伏羲时代是中华先民诗性醒觉的肇始,上古部落歌唱不绝的口传歌谣是诗自觉的前期积淀。伴随生命延续的劳动实践,随着夏商时代文明大幕的徐徐拉开,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完全醒觉。《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诗性醒觉的标志,是中国文学伟大自觉的开始。《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生命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文学特质的确定和后世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诗经》所处时代是一个生命意识极强的时代,尤其是女性生命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到汉代,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男尊女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明文法规,女性的生命被禁锢在种种封建训示中.六朝文学自觉精神在感召男性重新审视人性的同时,也唤起了女性生命意识的复苏,为自身生命美、大自然之美写下赞美诗,在爱情诗作中更为真切、大胆地传达出女性对爱的渴求,并把目光转向了自身的生命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开文人五言诗歌之先,为诗歌艺术最高典范。从诗中所体现的人生观、艺术观来看。其个体生命意识对汉代经学思想的冲突,以及诗歌创作目的中抒情意识的嬗变,对诗歌创作进入自觉时代。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自觉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考述有着很多的争论,主要有魏晋说和汉代说以及齐梁说等。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到中国文人的一种独特的国家政治参与意识,进而判定中国文学的自觉应该是从文章的行文构篇中由于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强化与情感的介入而导致文中这种政道意识的逐渐淡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作者身份上的分化来考察,单纯地用“人的觉醒”来考察是不够全面的,并因此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应是萌芽于先秦,完成于两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