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4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和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
4月18日 ,教育部社科中心与中国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黄楠森、陈先达、金冲及、龚书铎、梁柱、李文海、翟林东、胡钧、孙国华等参加了研讨会。学者们主要就如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 ,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 ,唯物史观与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等。中国史学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一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 ,二要对马克思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分析论证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3.
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并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5”在京成功举办。多斯桑托斯、麦克莱伦、施韦卡特、德塞、豪格、布伦纳、丘马科夫、吴树青、李忠杰、李君如、顾海良、林岗、程恩富和梁树发等中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为主题进行了高层次的对话和交流。论坛具体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在冷战之后的世界的命运如何,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是否仍然具有自己的魅力和…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9日至1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海社科院胡振平研究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一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1-12日在合肥市召开,由安徽省哲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和安庆师范学院法政经济学院共同承办。与会140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丰富多采的见解与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漠  马涛 《教学与研究》2021,(2):109-112
2020 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列宁诞辰 150 周年的重要年份,也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启的一个全新历史起点.2020 年 10 月 16—18 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020 年年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恩格斯、列宁思想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宁波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理论研讨会2009年6月25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个阶段是邓小平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第三个阶段是江泽民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个阶段是胡锦涛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政法学院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日至28日在长春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等7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济大学等8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及大连理工大学等3个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其定位、学科研究方向与领域设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理论创新天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便没有止境.此文着重从创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1月20-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领导与学者出席会议.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冯刚主持会议并讲话,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阎春来、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与会致辞.  相似文献   

13.
近日北京大学举办了题为“党的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教育部社政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市委宣传部、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北京大学各院系党委书记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着重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的理论创新问题。与会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大精神的灵魂,是十六大理论创新的集中表现和最主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5年年会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7月23—2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高校、党校、社科院和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117人与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曜,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就会议研讨的几方面问题作一概述。一、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学者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15.
正由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26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梁柱、田心铭、周新城、郝立新、任大奎、梅荣政、张国祚等70余位专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质及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仰海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郝立新教授、臧峰宇副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阎孟伟教授,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刘森林教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6月25~26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学者竹内实(日)、罗杰克·奥登(美)、宋荣培(韩)、纳托琴科·鲍利斯(俄)、冷溶、李忠杰、石仲泉、侯树栋、杨春贵、赵曜、徐崇温、庄福龄、吴树青、赵存生、黄楠森、厉以宁、肖蔚云、沙健孙、梁柱、许志功等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萧榕,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等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由<高校理论战线>杂志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云南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新中国60年理论研讨会,8月17日-19日在大理召开.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4-26日,由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联谊会、《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的编辑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与建设思路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6年6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与建设思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社会科学院靳辉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