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5,(1):61-62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创建了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落实体验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性的开展工作。一、在活动体验中实现德育教育1."我爱我的新学校"系列活动每学年开学前,学校进行为期五天的"我爱我的新学校"系列德育体验活动。活动一方面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师"和"爱同学"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文明  相似文献   

2.
正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为了有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着"求实、求稳、求新、求进"的工作方针,坚持"依靠人、为了人、成就人"的办学理念,采取"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办学策略,以"爱的教育"研究为主线,创建优质特色学校。一、建立"爱的教育"生态环境(一)改革学校组织机构学校将原校长室下设的两个管理机构(教导处和后勤)改为六大部门,即德育部、教学部、研训部、教学服务部、教学资源部、心理教育部。德育部负责德育、少先队、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建设工作;教学部负责学科教学工作;研训部负责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教学服务部负责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德育为先"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正】一、认识要上《纲要》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四处阐述家庭教育,足见家庭教育地位重要,作用重大。第二章(四):"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一个"渗透"、一个"贯穿",家庭教育在事关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计琳 《上海教育》2012,(30):8-9
今年暑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情况汇报会在沪举行。上海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系统性和衔接性的先行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充分肯定。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及上海教育"规划纲要",上海精心制定了学校德育的"十二五"规划,努力做好"如何培养人"这篇大文章,而"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两年来,上海德育工作不断向着改革发展的"深水区"迈进,力争到2015年,构建与上海"四个中心、四个率先"要求  相似文献   

6.
计琳 《上海教育》2012,(20):8-9
今年暑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情况汇报会在沪举行。上海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系统性和衔接性的先行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充分肯定。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及上海教育"规划纲要",上海精心制定了学校德育的"十二五"规划,努力做好"如何培养人"这篇大文章,而"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两年来,上海德育工作不断向着改革发展的"深水区"迈进,力争到2015年,构建与上海"四个中心、四个率先"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智慧生成教育幸福 罗素认为: "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教育是发展人、实现人的事业.这里的"人",指的是处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8.
李健 《中国教师》2011,(16):72-73
<正>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般社会",也没有"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规定了我国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确定"德育"含义的根本依据是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性是德育固有的本质属性之一.主张"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本身就有很强的政治性.没有超越于不同国家的"中性"的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宋德惠 《班主任》2004,(10):18-19
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冲破了学校的"围墙",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校将不再是"枯燥的场所",而是学生"舒展心灵、放飞希望的舞台".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我们确定了德育从中华美德教育起航的思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我校德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对班级管理中,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师爱".一、纯真的爱心是实施"师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中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德是人的"灵魂",是人行为的"导向机构"和"动力系统"。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学科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素材,而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最好时机。结合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16.
陈芳 《教师》2015,(1):75-76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机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感受中学会关爱。《弟子规》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关爱说起,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人们的普遍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它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体验,旨在实现人的主动、愉悦、多元发展.我校实践"和谐教育",主要围绕基于和谐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规划开发和实施、和谐课堂构建、德育实效性研究和学校管理改进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计玉霞 《宁夏教育》2011,(11):43-44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音乐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展开的,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考察教育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为教育目的是具体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对社会关系的驾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等于教育目的,只是提供了制定具体教育目的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尔基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主要根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