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存在于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拥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在曹禺的剧作里,处处都流露着"生命"这一主题。他抱着一颗爱国之心,抒发对"人吃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残酷畸形的旧社会制度的愤懑。他成功的塑造了陈白露、方达生、金八、繁漪、周朴园、鲁大海、仇虎等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他们"鬼"似的生活来影射当时社会的腐朽和肮脏不堪。他结合人物的命运向当时的统治阶级宣告:这样的社会即将崩塌,新的生命已经开始降临。曹禺通过作品发泄心中的情感,通过作品向世人呐喊:太阳可以驱走一切黑暗!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有价值引导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运用诸如揭示冲突、多元对话、同伴交往等方式,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渗透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判断力,最终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目标,也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点亮永不熄灭的"指向灯"。  相似文献   

3.
曹禺作为剧作家,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他从人性化的角度,通过对繁漪、陈白露和愫芳的生存困境的形成及挣脱羁绊的描述,揭示了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表明曹禺对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痛苦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课堂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性学习的高期待,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效率化,促进了育人为本的课堂文化生成,推动了学生身份认同。这将催发教学行为形成追求精确性、有效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发展指向,这些行为指向具有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精准、深度、生长和整体的发展价值。明晰教师精准指导行为,营造学生有效学习氛围,坚持师生多向度倾听,唤醒师生内生情感互动,是达成教学行为指向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梦想课程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一系列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课程。我们以教研、教科研为推手,助力梦想课的实践探索,引导孩子们树立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人生态度。同时,把这种理念应用到其他学科,深受学生的喜欢。梦想课不仅成就我们梦想中心的学生,也成就了梦想领路人——教师。  相似文献   

6.
吴婷婷 《文教资料》2013,(12):23-24
"把"字句状语的分布和语义指向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把"字句的特点对其状语进行语义指向分析,不仅阐述了"把"字句状语的位置分布情况,而且结合例句对不同位置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作了详细的解释,把形式和意义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不平衡性,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的种种联系,从而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曹禺早期的创作实践出发,论述曹禺早期作品中“狭之笼”的总体意象,从场景和冲突揭示“狭之笼”对人的压制,并从“门”和“窗”的意象解释人物的精神突围。最后着重阐述剧作家的审美感受与“狭之笼”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这一意象在曹禺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一言以蔽之,“应需”,即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但是,因为有“潜在诗意”的反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语境主体和诗意主体构成了一种饶有趣味的相反相成,反而消解了他刻意强调的功利性阐释和实利主义的价值追求。于是,他的语文教育观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归了人文性和诗性,从而使语文教育固守了应有的“体性”,并强化了人的“确证”,指向了终极关怀,也使他的语文教育观,或者说用生命写就的教育文本,显示出了恒久的令人心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民办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未能凸显;其宣传教育主要使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使用不多;宣传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师生满意度不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效果,必须做到:学校领导与教师要高度重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使学生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加大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力度,增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宣传教育的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活动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10.
曹禺从1934年开始相继发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本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并且在戏剧中塑造了摇曳多情如春天般的女性形象金子;性格如夏天雷雨般激烈的繁漪;如秋天般——前半生被曾家老爷和少爷牵绊无法追求自己幸福而凋零枯萎、最后却勇敢走出人生一片金黄的愫方;本性纯真善良被社会压榨如冬天般死寂、了无生机的上海交际花陈白露。通过分析曹禺戏剧中性格如春夏秋冬般鲜明各异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更加了解曹禺的戏剧及对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对曹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在解读他们的剧作时可以发现诸多暗合之处,二人的戏剧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男性主人公性格的懦弱犹疑,在潜意识层面都流露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情节安排上"复仇"主题的渗透;超自然的意象设置。这种借鉴与摹仿是曹禺出于重建中国民族精神,唤醒国人自我独立意识需要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2.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数字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差异和应用两方面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的数字“三”进行比较,可以诠释其不同的文化信息,揭示其文化根源,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丕、谢脁之诗,意境“清”而情感“怨”,都具有“清怨”风格特征。但因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志向抱负、不同的人生际遇及不同的文学主张等因素,二人之诗于“清怨”中又各有其特点,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5.
曹丕、谢朓之诗,意境"清"而情感"怨",都具有"清怨"风格特征.但因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志向抱负、不同的人生际遇及不同的文学主张等因素,二人之诗于"清怨"中又各有其特点,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6.
尽管国内外关于老舍或曹禺的"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已开展得相当深入,但在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几乎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所以将这两位著名作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王俊虎的《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一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力作。该书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历史的视角、国际的视野凸显出老舍和曹禺在家族文化、女性思考、戏剧构想、宗教信仰、文学理想、晚年境况等方面的异同,极大地拓展了老舍、曹禺研究的学术领地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雷雨》到《北京人》,都主张“非报复”,而主张社会自身成长、渐进改造,从而与阶级斗争形成对峙。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周瑜和诸葛亮,分别发表了精辟的时局分析和论述。周瑜"时局论"在前,诸葛亮"隆中对"继之。本文总结、比较这两人的政治思想,立足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而揭示三国早期社会反抗思潮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约束、分布、指称三个方面概述了汉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针对“自己”与反身代词一系列不同之处,语言学家们采用了不同的分析策略来解释这些差异:即“语言差异说”,“参数差异说”和“移位差异说”。本文试图说明,在上述的各种理论中,都没能解释“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差异的问题。而“词汇差异说”则为我们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通俗的语句,它将各种深刻的哲理寓于精炼和形象生动的语句中,一直是人们用于教育、劝诫和传授生活经验的工具,被喻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丰富的谚语中,与动物有关的并不少见,而通过对中法两国动物谚语的对比分析来认识一些相同的动物在两国人民当中形象与地位的异同,可以更好地认识两国的文化,加深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