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里的组织,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学术组织与科层组织.每种组织都必须遵循各自不同的组织规范,还要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大学里的学术组织与科层组织也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那么,大学里的教育研究组织(教育学院、高教所、高教研究中心、高教室、教科所等)是学术组织,还是科层组织?抑或既是学术组织又是科层组织?抑或两者都不是?这是至今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组织特性——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学术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为什么不能为了单纯追逐效率和效益而采取企业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是因为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术组织。从事学术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自由,大学是一个“松散联合系统”,这种系统能为学术活动提供大量的自由空间,这是企业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科层管理所无法提供的。从大学组织的发展和组织结构二维性即学术属性和科层属性两个角度分析,得知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学术本位是大学不变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的科层管理及其改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层制是一种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现代大学是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大学实行科层管理有其不可忽略的合理性。然而,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其内在属性即目标的模糊性、多元化的价值观、活动过程与效果的不确定性、对分权管理的诉求、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是魅力型权威等,又使得大学的科层管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在遵循现代大学自身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科层管理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康瑜 《高教探索》2008,(2):9-12
对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研究已成为热点议题,但对于某一具体国别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进行历史性考察仍显不足。本文从组织层级的视角考察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对学校层级和院系层级的主要构成要素加以考察,作者认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学校层级和院系层级历经了萌芽、形成、复杂化三个阶段,形成了加强科层行政管理和保障学术发展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学内部存在科层组织和学术组织两个组织体系,相应地产生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教育与文化的冲突、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冲突。加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规范性建设,实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交叉,拓宽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校长在两大权力系统中的枢纽作用,这些都是解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矛盾与冲突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机械式科层结构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的优点,但也会约束人的思想;大学的组织结构属于专业化的科层结构,机械式科层组织结构在大学的误读和误用会导致组织内部关系不协调。大学是追求真理,探索高深知识的地方,它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管理就是找平衡点,大学管理要充分吸纳专业化科层制的优点,通过制度上的弥补与完善,确保大学内部专业人员的学术自由权得到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7.
大学管理的科层化及其实践困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与外部环境日益广泛的联系,使大学管理的专业化及其科层体制逐渐凸显。但科层体制在大学组织管理活动中表现积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突出特点就是行政权力泛化以及学术管理的精英专制抑制了大学组织的学术创新活力。本文认为,中国大学科层体制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术体制化程度低以及长期排斥市场机制造成的,我国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走出科层化的困境,建立既有效率又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中国两所大学为案例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特点。分析表明 ,文化机制在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大学组织整合也同时运用科层机制 ;不同大学、同一大学的学术领域和管理领域 ,其整合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学术领域的管理存在着科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发现及知识的应用为本质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要求。科层化是以追求效率、统一性和服从为其基本特征。大学理念和科层化精神存在内在冲突。大学组织目标的多元化、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非职位化等特点和科层化的组织设计也存在冲突。大学虽然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术风气的考察指标李硕豪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学术风气乃其生命所系。考察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它的学术风气状况理应成为一条重要指标。但考察大学学术风气应从何处着手?这是一个在我国高教理论界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在界定大学学术风气概念和分析其...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发现及知识的应用为本质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要求.科层化是以追求效率、统一性和服从为其基本特征.大学理念和科层化精神存在内在冲突.大学组织目标的多元化、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非职位化等特点和科层化的组织设计也存在冲突.大学虽然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  相似文献   

12.
潘懋元教授曾指出:“目前整个高教界对前沿性的理论与前瞻性的问题的敏感度非常低”,提醒高等教育研究者要抓住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前瞻问题,有意识地组织和引领高教研究,应承担起大学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对大学及其学术人员的冲击就是一个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现代管理理念,而现代管理理念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这在客观上决定了现代大学组织将向非科层模式方向发展。大学的组织性质与功能决定了高校管理环境应具有松散特征。当前大学管理中强化科层管理模式,在实际中造成许多不利于大学的发展。非科层模式(反科层模式)的非人格化主张,有利于克服现有管理体制弊端并激发学术活力,这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学术风气的理论探讨□李硕豪姚启和李硕豪/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研究生姚启和/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教授(邮编430074)学术风气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如何营造浓厚健康的大学学术风气,是一项严肃课题。但由于我国高教界的理论探讨相对不足,致使大学营造学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已经走到了社会的中心,大学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的传统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着科层性太强、科际性太死、合作性太差、功能性太窄、竞争性太弱等阻碍创新的弊端。大学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进行基层学术组织创新,包括:淡化行政色彩和科层分垒,实行校院所管理体制以增强研究所功能,打破学术科际畛域和单位所有制壁垒,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引进竞争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术权力的本源及制度作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学术权力往往是作为高教管理问题而引起重视的,其实,它也是法律应当关涉的领域。我们对大学学术权力现象的分析视角就是从权力本源肇始的,通过大学学术权力结构、冲突及特征等权力本源的探究.在与国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包括法理、法规、校内外制度等)的角度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有效行使进行了探析,有一定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学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的转变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但在以系科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大学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仍然面临组织、制度与文化多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学科组织与跨学科组织、学科制度与跨学科制度、学科文化与跨学科文化的比较,揭示了当前大学里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渐进入制度化阶段,但面临激烈的文化冲突现状。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基本操作单位,在学术生产和学术管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成为高教研究中的盲点。本文尝试对其进行职能探讨,以学科、学生、教师、社会四个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得出了以下结论:作为大学中的核心组织,作为大学目的性活动的承担者,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把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生成才、扶植教师成长、提供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高教研究稳定的、富有成效的协作——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省属高教研究所(室)第五届协作会议,于1991年9月17日—19日在吉林市召开。三省省属高教研究所的负责同志、科研人员以及长春邮电学院、黑龙江大学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集协作研究与工作经验交流为一体的会议。会议仍然体现出历届协作会议的学术民主和真诚协作的精神。会议在下述三个方面取得成果。一、充分肯定了三省高教研究各自的优势及协作研究的重要作用。会议认为,东北三省高教研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