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董源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为著名、最具影响的画家。他在山水画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一类是从六朝以来传到李思训而集大成的缜密工致的着色山水,一类是有王维笔法精密细润的水墨山水,还有一类是奇峭雄伟、斩绝峥嵘的唐代山水风格。董源的山水画风在继承唐代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南方山水细腻柔和的领会,创造出既有北方的奇峭雄伟,又有南方的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新风。目前,关于董源现存作品的真伪,在学术界受到极大挑战。其中,本文提到的《溪岸图》,构图布局不符合五代至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征和风貌,笔墨意境不符合董源山水画的创作风格和技法,绘画理念与董源相比差距甚远,因而不是董源真迹。  相似文献   

3.
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征明,擅丽山水、花卉、人物各类题材,尤以山水画成就最为卓著,兼能青绿、浅绛、工细笔水墨、粗笔水墨等各体。其中,细笔山水是他的主体风格,影响后学至深,开创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4.
云林堂     
倪瓒(1301—1374),元代书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等,无锡东亭(今属锡山市)长大厦村人,豪富出身。中年以后,疏散家财,云游江湖,穷困潦倒。其山水画师法董源,并有荆浩、关全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树木又得李成法。多写太湖一带景色,清远萧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聊写胸中逸气”,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  相似文献   

5.
董源的山水画对“文人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南宗“文人画”图式创造的宗师。尽管囿于时代局限,他的山水画并未选出隋唐以来再现自然的要求,并与后世成熟的文人画在价值观上无本质的内在联系。但他所创造的山水图式从视觉效果上契合了文人画对自然山水的观照态度和感觉方式,为以写意、表现为特征的“文人画”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龚贤的《木叶丹黄》(见附图),为纸本水墨,纵99.7厘米,横6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是龚贤山水画艺术特色的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 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江苏昆山人.龚贤工山水,宗法董源、吴镇.  相似文献   

7.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8.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此图采用了平远的构图,表达他追求平淡天真的内心世界;其画法采用书法入画,体现了他提倡“书画同源”的艺术思想;他巧妙地结合了水墨与青绿山水的用色,来突出“秋色”的主题,整幅作品意境旷远辽阔,简秀潇洒,疏空隽朗。开创了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9.
刘亢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22-124
王雏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与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创造的水墨山水,被推为中国“文人画”始祖;他的山水诗,独树一帜,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本文从绘画的角度,以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对王堆作品的剖析,揭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现象,王堆是将这一艺术特色结舍得曩完美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多才多艺,擅长音律,尤善画山水,创南派水墨画法,世称文人画。他的艺术创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基本特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诗人善于吸收绘画技法,将多个独立的画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山居秋瞑》就是他这种创作特色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烦的代表作品,此图采用了平远的构图,表达他追求平淡天真的内心世界;其画法采用书法入画,体现了他提倡“书画同源”的艺术思想;他巧妙地结合了水墨与青绿山水的用色,来突出“秋色”的主题,整幅作品意境旷远辽阔,简秀潇洒,疏空隽朗。开创了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后人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在位时期,南唐国热益发奄奄不振,正处在北方北宋的强大压力之下,他每年都向宋交纳一定的贡物,以换取国家苟延残喘的生存。975年宋举兵进攻金陵(南唐国都),李后主被囚禁,从而他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因作者常写怀念故国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年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13.
泓伯评国画     
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他的山水画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笔意简远,似柔而刚,似疏而实,意境深邃。他是在董源的披麻皴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自成一家的元代山水画大变革的巨擘。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用笔苍古,淡墨干笔皴擦,中锋与侧锋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元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从帝王之尊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但是,这—历史性的变化,并没有能够推翻李煜在南唐词坛上的领袖地位,更没有摘掉他在词中用以抒情表意的白描艺术“皇冠”。 李煜填词,素以白描见长,历来为词评家所称誉。周之绮《词评》说:“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为所及。”这种“清水芙蓉”式的自然美,正是李煜娴熟地运用白描手法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谭丕模先生就认为: “李煜的白描手法是用最通俗、最现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最伤感的感情”。胡应麟《诗薮杂编》则把李煜词和温韦词作了  相似文献   

15.
杨韦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135-137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研习中国画过程中,水墨山水写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墨山水写生是借景抒情.水墨山水写生由于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与其它画种的写生有着不同之处.要想较好地掌握水墨山水写生,应注意:明确写生的目的和要求;整体观察,有感而画;巧妙取景与构图、讲究笔墨技法.  相似文献   

16.
南唐后主李煜,晚唐五代最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主要表达宫廷生活和男女恋情,后期则重在抒发离情别绪。贯穿李煜前后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真”。  相似文献   

17.
《潇湘图》是五代董源的作品,也是其风格的代表。全图表现出禅宗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跟禅宗的思维方式有关。画家目的是想“通过记录并来唤起自己的一种心境”。想要的是最终形成的如文人绘画那样超然于物理事实的图像,而非真正的视觉中的自然。画家对画面视觉的形成过程就是把心中形成的“图像”付诸于表现的过程。山体表面散布的,排列成半球状形的墨点,是画家对山上树木的意化表现。他觉得视觉中的自然与他心中的那些富有禅意的观念以及与他最终实验出的水墨技法形成了概念上的一致性。他为他头脑中那些无形体的观念最终找到了再现的形状。禅宗的艺术领悟方式,被他无意识之中转到绘画上面来了,这与宋元以后的文人画的精神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王维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吟咏其诗歌 ,总给人以观赏丹青水墨的享受。苏东坡说他“诗中有画 ,画有中诗” ,此言得之。有时 ,诗与画是相通的 ,尽管有它们各自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 ,但同为“艺术” ,无论是意趣还是手法 ,都可相互借鉴和融合。正因为王维集诗人与画家于一身 ,又醉心于表现同一题材———山水田园 ,诗与画的相通就显得极为自然。这里 ,我们从文学的角度 ,以诗歌鉴赏为视角 ,徜徉在王维的山水诗中 ,去领略其中的画法和画意。“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凡画都有色彩 ,中国画的敷色有两类 ,青绿重…  相似文献   

19.
“醉翁之意”真的“在乎山水之间”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以为,“醉翁”的真正之意并不“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是个正直的官吏,他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时,仍然心忧国事,仍以民之乐为己之乐,仍以民之忧为己之忧。寄情山水(“在乎山水之间也”)不是他的目的所在,“山水之间”只是“醉翁之意”的形式,而不是其实质。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山水诗清淡风格的形成,得力于他对物象色彩、明暗的选用和处理上。 王维被誉为水墨山水画的始祖,但从色彩的浓淡程度看,孟浩然的诗歌更能体现水墨山水的清逸淡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