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瓮救友     
<正>[原文]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出自《宋史·司马光传》[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已经庄重得像成人一样。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能把主要的内容讲得清清楚楚。从那以后,他每天书不离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一个小孩儿爬到大缸上,脚一滑,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大家都跑掉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逝世九百周年,在他的一生中,自幼至老,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其治学范围之广,遍及哲学、史学、文学以及天文地理,数历医学等各个领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本文就他的治学,谈谈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地方。 司马光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惊人的勤奋好学精神。五六岁时便能背诵《论语》、《孟子》,尤其喜爱读《左氏春秋》。据史书记载:“光在七岁,凛然如成人,阅《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对这部书,他不仅能熟读背诵,而且能把它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破缸救人"这一历史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在许多人们的思维中,要救人必须让人离开水,而这是不可能的,他的机智在于逆向思维,让水离开人.  相似文献   

4.
郭志明 《江苏教育》2008,(14):56-57
语文是富含灵气的学科,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去充分领略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承载的丰富和厚重,更要善于经营生机勃勃的课堂,以自己的聪颖伴着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汲取语文之灵气,自由翱翔灵动的思维。通州实验小学王笑梅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语文素养和机智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传统教材,故事情节突出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思维角度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还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因此,在使用这一教材的过程中,除了机智、勇敢地救人之外,还可进一步挖掘该教材发展思维能力的潜在价值。如果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巧妙发问,“司马光不砸缸能救出孩子吗?”那么,孩子的想象力是令人惊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读到刘洪波的《无趣的教育》一文,竟把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课文,视为今天“无趣的教育”的一个例证。他说:“司马光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见《中国青年报》2001 年 7 月 9 日) 按刘洪波文章的观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一般,且“无趣”,果真如此吗?这里不妨剖析一下:1.当小朋友掉进缸里爬不出来时,司马光能临险不惧,冷静处之,此种气度和心理素质是非凡的;2.司马光遇到危难时,能急人之急,急中生智,突破常规,立即想出解决…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路、方法等都具有可逆性。如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扩大和缩小、计量单位间的聚化、正反比例……。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的这种可逆性,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心理过程,即逆向思维的过程。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和聪明。司马光就是把一般思维中的"人离开水"变换成"水离开人",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具有了可逆性,逆向思维的形成,说明学生思维的活动已达到抽象推理的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君子远出服役,不知他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挨渴饥?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穴一雪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挈妻子而去之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穴二雪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1.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6,(Z5)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弟早亡()(2)妻从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3.根据文章内容,说明邓攸弃儿保侄的原因是4.请谈谈你读了本文的感想。训练设计/杨帆《邓攸弃儿保侄》参考答案:1郾(1)死亡(2)听从,顺从2郾不如抛下自己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跑。3郾弟弟早逝,只有一子,而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创造性思维 ,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深入思考 ,通过猜测、设想、验证 ,以带有独创性的见解解决问题。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戎识李”、“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瓮救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各学科教师的共同任务 ,但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思维与语言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选文《训俭示康》中有句云:“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吾记天圣中先公为郡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对引文中的“乳儿”,课本注为“吃奶的婴儿”,而“先公”,与课本配套的《教参》则明白无误地释为“我的父亲”,这些都是常识性错误。 先说“乳儿”。《现代汉语词典》释“乳儿”为“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小儿,通常指周岁以下的婴儿”。《汉语大字典》“婴”字第七义,释“婴儿”为初生的小孩。《现代汉语词典》释“婴儿”为“不满一岁的小孩儿”。据此,当时的司马光应是不满周岁的小孩,怎能将长者所加的“金银华美之服”“羞赧弃去之”?再说,训“乳儿”为“婴儿”,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司马光把一般思维中“人离开水”变换为“水离开人” ,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把培养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所谓逆向思维能力 ,就是指能灵活地从一种运算方式过渡到另一种运算方式和从一种思维方式迅速转化到另一种思维方式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着这样大量的顺逆运算、顺逆公式、顺逆关系。如 ,加和减、乘和除 ,甚至空间里的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等等。可以说 ,许多数学知识也正是通过这种可逆转换来发展和深化的。这…  相似文献   

14.
北宋司马光一反常规破缸救人,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这种反向的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有些问题,从正面考虑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破除正向思维定势的束缚,采用逆向思维,使问题得到巧解.本文举几例逆向思维在有理数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训俭示康》中,作者司马光引用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句中“共”字作何解释,课本未加注释,看来编者是同意司马光的理解的。在引文之后司马光接着写道:“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按司马光的解释,“俭,德之共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节俭是一  相似文献   

16.
(一) 赵时春《北虏纪略》载: 古北口之东曰白马关,曰墙子岭,皆缩入古北口之东南。西曰石塘岭、大水峪、罗纹峪、匣儿岭,又西曰渤海所、黄花镇,皆缩入古北口之西南。其山外夹墙,则诸夷华人之逋逃者,曰陈挞、顶色称儿、阿耨豆儿居之。众仅合六七百,犹中国山贼也。常盗俺滩马牧,山深险无如之何。虏之折而东行一千六百里,此山之虏遮也。这一段史料确切地告诉我们; 第一,陈挞、(顶)色称儿、阿耨豆儿所领导的是一批“夷华人之逋逃者”,即摆脱了  相似文献   

17.
珍珑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番。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返。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  相似文献   

18.
痴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孰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  相似文献   

19.
桓公入蜀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相似文献   

20.
经史满堂春 温和读书人 ——司马光点滴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第一流的史学家,他少年击瓮救友,中年主编《资治通鉴》,晚年罢废“熙丰变法”,此三事,近千年来妇孺皆知,士夫景仰。王安石推行新法16年,司马光一年半尽行扫荡。“拗”“犟”二公,适逢君弱臣强的时代,因而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典型形象。司马光去世,朝野恸哭,顶礼膜拜.但转眼之间就追夺赠谥.还要掘墓毁碑,最终他不愧为一位伟人和先哲.从而赢得人民世世代代的崇敬。影响之所及,就连远离司马氏主要活动中心的江南池州,也留下他的遗闻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