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0,(1):59-59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用心抚育、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荚、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宋保平 《现代教学》2012,(12):72-74
芬兰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性格与能力上的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大量制造"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之时,芬兰却选择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他们不鼓励、不强调孩子从小就与他人竞争,也没有耸人听闻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口号,而是去启发、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他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别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①教育者或学校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学校及教育者的责任应当是尊重学生人性的价值,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启发学生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借助对人性的认识,教育才能找一、基于人性的认知,教育回归本质。  相似文献   

4.
沈卫东 《上海教育》2011,(14):52-52
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要求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遵循这个原则,英国学校均采取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在北爱尔兰,我们考察的5所小学均采取小班化教学,班额从12人到28人不等。同时,各校都能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支持力量,把"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位,用St.Teresa's Primary School校长的话说:"在我们学校,没有人被放弃。"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每个孩子的道理,想必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懂。可在教育行为上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我们常常考虑得很多———从全球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学校的角度,从家长的角度,从老师的角度……单单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策略。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就不会为了分数与升学率而牺牲学生本不应该牺牲的一切率真和天性;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就不可能把学生困进书山题海之中苦苦挣扎;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就不会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的自由,使其变成笼中鸟;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就不会严而无格以至…  相似文献   

6.
正《成就每一个孩子》是陈之华所著的关于芬兰教育的第三部书。陈之华曾经带着孩子在芬兰生活了6年,自己又在芬兰从事教育工作,对芬兰教育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在这本书中,她将芬兰教育和台湾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好的教育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要多给孩子赏识与尊重,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学校要重视教育过程而非结果,教育要将孩子的权  相似文献   

7.
芬兰的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教师更大的自主权。芬兰人认为:好的教育并不在于更长的时间,而在于教师的责任。人生并不是一场要赢在起跑线上的竞赛,孩子需要享受童年,需要时间来慢慢长大,不需要过早地承受成长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家长”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里包含了太多的责任、烦恼、困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殚精竭虑、操心不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培养、教育孩子的做法,但每个人似乎都不那么自信。究竟怎样才是一位好家长?这几乎是一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文丹 《上海教育》2023,(14):64-67
<正>芬兰这种“自然而然”养育方式让我渐渐意识到,一个生命体存活在这个世界,总会面临与万事万物的关系,比如生命与气候、生命与水源、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从幼崽开始就要学习如何与这些事物相处、共生。我做过这样一个计算,芬兰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有16个人,每个芬兰人拥有21棵树,每29个芬兰人就拥有一个湖,每30个芬兰人就拥有一座岛。这就是芬兰——国土面积70%以上是森林,10%是湖泊,家园就坐落在森林、湖泊、岛屿的环绕之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自然教育无处不在。无论是普通家庭的育儿日常,还是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以及社会机构的兴趣班,都会带孩子走进林间和湖畔,这也让芬兰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然素养。  相似文献   

10.
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简要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如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一样,每个孩子也都会有缺点。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呢?不同的回答将决定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不同的效果。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一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孩子的缺点都具有转化成优点的可能,关键在于教育者有否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果每位老师、家长都能积极引导孩子,把他们的缺点转化成优点,那么,我们就毋需为孩子学业成绩不佳而愁眉不展,也毋需为孩子调皮捣乱而伤心叹气。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呢?所以,孩子有缺点就像有优点一样正常。《…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那么,如何把爱种进每位幼儿的心中呢?作者从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妈妈、理解尊重孩子三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6,(8):34-34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家长”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里包含了太多的责任、烦恼、困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殚精竭虑、操心不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培养、教育孩子的做法,但每个人似乎都不那么自信。究竟怎样才是一位好家长?这几乎是一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抚育孩子其实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因为没有抚养孩子的说明书。即使有某种教育方案,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时父母会沮丧地把双手插进发间,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自然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一些基本的美国价值观念。对美国人而言,父母抚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幼年开始,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  相似文献   

15.
卫如 《江西教育》2006,(9):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托付给好一点的老师而煞费苦心,更不必说把送孩子进各类课外辅导班,不惜重金给孩子增加营养,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了……用家长的话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成才!”“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成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正确与否。人在成长历程的各阶段,心理特征也不同,如何…  相似文献   

16.
谢文莲 《教师》2008,(20):85-86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相似文献   

17.
史瑾 《动漫界》2021,(4):12-13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但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呢?"好孩子"有标准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答案千差万别.所谓的"好"是一个判断性词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外在参考勾勒出心中理想的孩子的样子,"好"寄托的是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好孩子"类似于"别人家的孩子",尽管每个人对"好孩子"...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好父亲很难,做一个残疾孩子的好父亲更难。面对一个缺乏听力的孩子,光靠叹息和悲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周婷婷的父亲周弘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她、欣赏她,为这个生命而自豪。”正是在这种可贵的赏识教育下,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在全国自强模范会议上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16岁的她被选进辽宁师范大学。这也为天下所有残疾儿女的父母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如何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感悟体验人生的过程,是和孩子共成长的过程。而在对孩子进行因势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龄施教、因情施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体验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一、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势在必行(一)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让每个孩子有学上到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我国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这是促进教育高位均衡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