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充满压力和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心理援助工作者必须具备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要做好自我的心理保护;早期的心理援助工作要多陪伴、多倾听。  相似文献   

2.
深度访谈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式。在学习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深感作为关键一环的访谈需予以特别关注,并认为应在研究程序中予以明确地提出、说明和阐述。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访谈以及质性访谈的概念、深度访谈的意涵、如何更好地进行深度访谈进行相关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灾后心理援助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大量心理工作者积极热情地深入到灾区的学校进行灾后心理援助。爱心和热情无疑是宝贵的,但光有爱心和热情远远不够,对灾区学生的心理援助应当在科学、有序、规范的基础上开展,才能确保心理援助的质量,切实达到抚慰灾区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学论坛》2009,(9):65-67
一、对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回顾 绵阳市作为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在灾后教育重建中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该项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灾后心理援助的操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强调,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要科学有序地进行。在我国心理援助专业人员仍很缺乏的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将在心理重建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心理援助有哪些科学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如何进行,学校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6.
灾后心理援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援助是灾后重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援助的效果与援助工作的科学性有关。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要提升心理援助的效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在干预的对象上,处理好心理自愈与治愈的关系;在干预的理念上,处理好心理辅导与系统搅动的关系;在干预的科学性上,处理好援助者热情与专业水平的关系;在干预程度上,处理好援助者过分卷入与自我保护的关系;在干预的周期上,处理好短期援助与长期援助的关系;在干预动机上,处理好助人者需要与受援助者需要的关系;在干预的方法上,处理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干预的认识上,处理好心理危机与契机的关系。文章同时提出了利用媒体力量在全社会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大量的心理专家、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仍然活跃在灾区一线,继续对灾区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为了今后一段时期对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救助更科学、更有效.文章拟从体育游戏的角度,分析在灾后校园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救助的可行性,旨在为积极有效地进行灾后心理危机援助提供可行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男性强制戒毒者吸毒心理原因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导致男性强制戒毒者初吸吸毒的心理因素及各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采用访谈法对14例在所戒毒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设计了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主要包括:访谈被试的基本情况;家庭成长环境;触发初吸的人、事、物、环境;逐渐成瘾的心理过程,即围绕戒毒者从初次吸毒到吸毒成瘾的心理过程进行收集资料.同时,在扎根理论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炼出戒毒者吸毒心理原因的主题因素并建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从资料之间的对比分析中发现,诱发吸毒者吸毒的初吸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功能缺失、易感人际环境、负性情绪的影响、易感心理基础,并且四个因素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外在易感环境"通过个体的"内在易感环境"促使个体吸毒成瘾.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上讲,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的使用是想通过话语实施一种行为,目的是改变灾民的态度。因此,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是一种指令类言语行为。通过实例可以总结出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言语行为常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5·12汶川地震抢救生命救援工作的结束,灾后心理救援及康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人民教师应抓紧时间,学习心理救援知识,掌握心理援助技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教师需正确看待灾后儿童可能出现的身心反应,对儿童进行观察评估,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积极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抚平心理创伤,以积极的态度踏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2.
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5月12日,这个天昏地暗、给许多人留下深深伤痛的日子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学中偏离教学规律,其不正常行为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教学、缺失性教学、偏见性教学和惩罚性教学。究其根源,主要是认知偏态、情绪偏态、人格偏态。教师的上述行为和心理常常造成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阻隔.不利于教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4.
灾后心理援助非政府组织的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援助,既是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条件。非政府组织是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力量,但非政府组织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严重缺乏协调。科学有效地开展灾区心理援助工作,非政府组织的协调十分重要。对非政府组织的协调问题提出了灾后政府要致力于建立心理援助的转介和分工制度、各组织之间分工合作、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协调、组织有效的可持续的培训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灾后失去亲人的中学生承受着创伤性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援助,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给他们一生带来消极影响,他们急需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尽心竭力做了一些工作,学生非但不感激,反而表示“不爽”——辛勤付出没有得到肯定,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遭来了埋怨,给人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索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结果和模型。根据理论抽样原则选取18名在青少年时期丧亲(父或母去世)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分析数据,运用编码分析软件Atlas.ti 5.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面非常广泛,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个体功能(学校适应、生活方式、情绪、人格、人际关系、价值观),还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沟通)间接影响其个体功能。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并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任务交互作用。丧亲对青少年心理既有负面影响,又为其带来成长的动力。在程度、过程、影响因素方面具有个体差异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丧亲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研究》2008,(7):27-2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灾后青少年“课后睡前”心理援助热线于2008年6月6日开通,热线号码010-684387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灾难带给人们身心的严重后果,探讨应激理论的特点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角度提出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进一步指出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罗文雅 《文教资料》2013,(30):132-133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助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对贫困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理论与实践,解决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使他们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