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学科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主要有历史教育的功能意识,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地位意识及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辩证关系意识等.提高课程意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程要教给学生什么?新课程背景下,在历史课程开展人文主义教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历史新课程标准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国际意识等人文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目标。然而时至今日,在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状下,中学历史课程教育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3.
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深刻而持久的过程。当前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经验教训,我国的学校历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历史教育的本义是什么?”的问题,即今后应当在历史课程功能(公民教育)、历史课程性质(人格教育)、历史课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三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 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历史教育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理性地思考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等等 ,对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关注。教育部 2 0 0 0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提出 :“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 ,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然而 ,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理解并不全面、准确 ,这不利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一、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的内涵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历史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民族精神、公民意识、世界意识、人格意识。进行人文教育的策略包括: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人文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与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历史教学应该围绕这一基本功能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对国际意识的内涵、国际意识教育的基本认识、国际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索,以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其关注世界、了解社会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树立国家和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意识以及国际意识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指教。 一、历史教学的目标——传授知识,完善素质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的教育功能。以往,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学科教育的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及美育功能,而较少涉及到形成具有统摄作用的观念、意识等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教导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形成良好个性。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谈一谈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高师历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历史课程改革应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高师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是有效衔接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改革开放意识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21世纪史学研究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全球最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开设综合型社会科课程国家,其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论著成果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美国百年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发现,聚焦四大主题:价值(地位)论、历史教学(实施)论、教科书历史(内容)建构论、历史深度认知论,呈现三大特征:融通社会科的素养教育使命、关注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微观、凸显历史(核心)概念指引教学,对我国综合型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推进具有重要启示:争鸣分歧中达成社会科中历史教育价值共同意识;持续推进中加强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多维研究;迈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中重视核心概念引领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美国国家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特点做了重点评介,特别关注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历史学习能力及其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文本模式问题。能否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历史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历史意识:大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育无所不在,其目标取向亦有近期和长远之别,当前在各大院校全面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目标即应设定为着重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本文在剖析“历史意识”涵义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培育大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阐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并促使历史意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于一种复合多维的能力,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其自身的思想资源和综合素质,这才是大学历史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师范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连续、课时偏少、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修课等问题,使历史学科难以发挥其在五年制师范学校中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必须改革历史课程,构建与五年制师范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历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设计出具体的历史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历史这一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下,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教育都忽视了对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要求历史课程承担的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的功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方法,确立一种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诚然,随着新课改紧锣密鼓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学生  相似文献   

17.
马莹 《教育评论》2012,(1):120-122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会对教师的主体意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及其教育价值的实现。通过回顾古代儒家教育与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与课程关系形成与变化的过程,分析当代教师与课程关系分裂的原因,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教师对课程之育人功能发挥之特殊方式的理解,加强从学之角度来思考教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与课程关系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在历史上曾经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担负着让历史教育重新焕发光彩的重要使命.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革新,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今实施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与以住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业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这样就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了.注重了学生学习历止方式的突破。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而,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陆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4,(34):111-111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其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要注重地方历史知识的教育,充分有效地利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给历史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使历史课程成为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和载体。祖国历史由无数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