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咀嚼和吞咽食物,食物便一直滑进胃部,从那儿继续长长的旅行,最后到达肠子。这期间,食物从固体变成软糊状,所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都被吸收,并产生能量。肝脏是人体的器官之一,它吸收食物的营养,储藏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其他养料,等到体内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袁晓平  相似文献   

2.
    
虾,随着环境颜色的不同,它壳上的颜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洁白些。活蹦活跳的虾,身体很透明,在它将要死亡的时候,透明程度就减轻了,逐渐转化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显著。那是它的脏腑和未曾消化完的食物。活蹦活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相似文献   

3.
虾趣(节选)     
虾,随着环境颜色的不同,它甲壳上的颜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洁白些。活蹦乱跳的虾,身体很透明,在它将要死亡的时候,透明程度就减轻了,逐渐转化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显著。那是它的脏腑和未曾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钳钳着玩。虾在前进游动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而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缩起来了。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  相似文献   

4.
唐头 《家长》2007,(Z1)
一个人对其所摄入食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身体的本能需求。因此,如果您特别偏爱某些食物,则可能预示着您体内严重缺乏某种营养成分或是身体某个器官机能不佳。所以,我们不得不正视食物偏爱(尤其是所偏爱的食物突然发生变化)背后的健康警示。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对应关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初学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模仿已经读过的文章或课文的句子或文章片段。随着我们写作能力的不断加强,我们就要学着用自己的话来写作文,尽量避免像背书那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课文,读那些好文章的时候,要把读过的东西好好消化一番,积累起来,记在心中,就像骆驼将它身体的养料积累在驼峰里一样,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使用。经过阅读的消化和积累,我们再使用的时候,作文就会写得活泼生动,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了。有的时候,我们在读某个同学的作文时,感觉到这篇作文似曾相识,好像在某某作文杂志或作文书上读到过的,是不是这篇作文…  相似文献   

6.
《师道》2015,(3):61-62
新研究显示人类的身体在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年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身体器官都处于最好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也会出现各种衰老。但这衰老并非"不可逆",体育锻炼可以让你身上的器官"时光倒转"。比如马拉松运动员有着一颗19岁的心脏,练瑜伽  相似文献   

7.
做个营养师     
同学们,在做好作业的前提下,如何使自己的暑假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呢?搞一些简单的调查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同学们可以按照下面的介绍自己去试着做一做。我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生活都离不开营养,而营养的主要来源则是食物。那么,是不是吃的东西越高级越有营养呢?是不是每天吃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好呢?调查一下:同学们自己平常都吃些什么食物?查一查有关资料,看这些食物各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成分是帮助我们长身体的,哪些是为我们活动提供能量的,还有哪些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根据你的身体状况,设计一份适合你自己的早…  相似文献   

8.
四月备忘录     
正每次吃完糖葫芦、肉串等带有尖锐竹签的食物,请将竹签折成数段再丢进垃圾桶里,以便环卫工人收拾垃圾的时候不被戳伤。每天至少吃一个时令水果,保证身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想到好点子后马上用笔记下来,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威威 《启蒙(3-7岁)》2011,(11):22-23
我们需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获得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可以为身体吸收的养料的过程就是消化。让我们把食物当成旅行者,看看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休息一词,学者有自己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来体会我们所理解的休息。上班的时间碰到一位提着大兜小袋买菜而回的朋友,您问“今天没上班。”朋友答“今天我休息。”星期天,洗了一大堆衣服后,您对家人说“太累了,我得休息一下。”这个时候您坐下来,拿起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休息”这个词的使用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休息并不只是指躺在床上,而是指暂时停止做一直在做的一件事,让长时间工作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器官休息,而让身体的另外的一些器官工作。 休息是必须的。在自然界的事物中,我们都在不…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营养专家说“你吃什么就成为什么样子(You are wha tyou eat)”。细想想的确没错,入嘴的东西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所吃的也反映了我们自己,不论是人还是文化。老移民们告诉我,初到美国想了解美国人和美国文化,首先得认识美国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人体跟机器一样,也有很多“零件”,如心脏、肝脏、肾等器官,如果某个器官严重损坏了,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这时,医生就像给机器换零件一样,除掉病人身体中有病的器官,换上一个结构、功能都正常的健康器官,这就是器官移植。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万人依靠移植的器官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吃东西     
吃东西啊鸣一口,食物被送进了嘴里,接下来它会在你的身体里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食物必须通过消化,才能转化成能量。  相似文献   

14.
进化的代价     
每年有十几万分之一的人被呛死。这个死亡率与交通事故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呛死,.是人类进化史中一直存在的一种死亡原因,而且所有脊椎动物都有这一设计上的毛病。我们的嘴长在鼻孔的下方,食管在气管的后面,以致空气的通道和食物的通道在咽喉交叉。一旦食物堵住了交叉路口,或者走错了路,空气就不能从肺里进出。所以,吞咽的时候,反射机制关闭气管的开口不让食物窜入。不幸,反射机制的运转不可能完美无缺,有反射失灵的时候,“食物走错了路”。为了应付这种偶然事件,我们有一种防御:呛咳反射。一套精确的、协调的肌肉收缩和气管收缩活动,制造一…  相似文献   

15.
心情愉快吃饭有益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食物消化过程中,心理作用比生理作用更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超越了生理器官的生理作用.例如,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往往食欲大振,饭量大增,而且吃啥都津津有味。这时,人的愉悦的心情使作用于消化系统的生理器官,使中枢神...  相似文献   

16.
水果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食物,特别是在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它能提供大量的维生素C,让我们更健康地成长。可怎么才能买到新鲜的水果呢?在未来,这可难不倒我们,因为那时“超级水果智伴机”已经诞生了。我给它取名为“小果”。  相似文献   

17.
贪食的女孩     
米祈 《成长》2006,(11):65-65
我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大概从高中开始,心情糟糕的时候就会想吃东西,吃到要呕吐还是继续吃,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食物的味道了,只是单纯地吃而已,吃完了,情绪会有些许的缓解。我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无法控制自己。因此,吃完之后总是很后悔,有时便设法将吃的东西呕吐出来。  相似文献   

18.
记不得那是什么时候了,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中读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它说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因为不小心而落入了深达数米的枯井中,而且根本就没有人目击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在呼喊和自救均以失败告终后,小男孩终于渐渐地从极度的恐慌与烦躁中恢复过来,开始想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没有食物和水,他就尽量地不移动身体,以减少能量的消耗,而实在是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借着白天射入井中的阳光吃井底的昆虫或是井壁上生长的地衣和苔藓等东西。就是这样,他在井下一共坚持了五天,直到最后家人找到这里,最终把他救了出去。说实在话,…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人说"想吃什么了,就是身体缺什么了",还有"这东西炖了这么久,很香,很有营养"。这样的话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也没什么问题,要是当了真用来指导饮食,就很糟糕了。在远古时代,因为食物短缺,人体对特定营养成分的需求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某些食物的渴望。比如糖能快速转化为热量,对于补充体力有着重要的价值,而那个时候的糖直接与甜味相  相似文献   

20.
"悦读"例文X射线的发现当我们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常常要给我们做X光透视。X光是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它的穿透力非常强。它能穿透我们的心脏、肺脏,却穿不透骨骼。当我们站在透视机前时,医生从透视机的荧光屏上,可以看到我们身体器官的轮廓:骨骼是白色的,心脏、肺脏是暗灰色的。如果那个部位有病,就会出现特殊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