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当客观认识到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师侧重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热情退却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时,可采取以下诵读教学新策略,如多元化诵读,感知韵律之美;多维度诵读,感知意境之美;梯度化诵读,感知情感之美;信息化教学,创新诵读形态;赏识性评价,激发学生潜能;融合性评价,诵读意识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共享诵读成果等。本文就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传统的诵读教学法正渐渐被忽视。而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并抓好诵读教学,学生的语感水平,审美能力,词汇积累,写作能力,乃至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大大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要一起来重振诵读之风。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诵读:“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诵读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它首先是用眼摄取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用口表达外化的过程。诵读中,眼口耳脑并用,大脑始终处于分析、判断、思维、联想的复杂过程中,诵读者的体验活动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诵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诵读训练,这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势利导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诵读与思考结合,与写作结合,口脑并重,心手相应,对学生语文功底的形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应试教育影响,现今中学阶段古诗文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应有的评价机制等问题。结合初中古诗文诵读现状,可从激发兴趣,教师范读,举办吟唱诵读比赛,建立诵读考查机制等策略入手,提升诵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注重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理解什么是诵读、为什么诵读、如何有效实施诵读教学等等问题上,又存在着模糊认识,或者说理解不得要领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诵读”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强调了对于“诵读”的目标要求。从低学段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到较高学段的“诵读优秀诗文,  相似文献   

8.
诵读法的历史演化与现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诵读法是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历经诞生、成熟和深化3个阶段,现代历经淡出、改名、复苏3个阶段。语新课标重新恢复“诵读”一词,并对“诵读”的内容和要求做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面对新形式,应更新诵读法教学的理念:科学理解诵读法的内涵,诵读法不等于死记硬背,诵读法的运用要符合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字母和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入门阶段的基础。在小学英语入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采用英语诵读教学法,是一条轻松叩开英语入门教学的捷径。英语诵读教学法包括文本诵读和词语拼读两部分,其中文本诵读部分的文本诵读为原创性的英语韵律儿歌,它们联系学生的生活,配合教材的内容,既可诵读,又可歌唱。词语拼读则体现拼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角度出发,笔者试图分析文言文诵读的一般方法;初中文言文诵读课的一般教学过程;诵读的时间保证和诵读量的要求等这几方面思考关于初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良 《宁夏教育》2004,(12):45-46
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或不能很好地诵读文言文,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诵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诵读就等同于死记硬背。其二,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风气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认为诵读不是快捷有效、能迅速提高考分的捷径,也就置之不理。其三,是诵读习惯欠佳。绝大多数学生不善于控制语气和语调,不懂得掌握节奏,诵读课文时读错、读漏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语文学习中有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然而相当多的基层教师不擅长诵读,更多的是缺乏引领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他们亟需也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教学借鉴与专业指点。为此,2006年11月3—5日,河北沧州教育局教研室举办了“沧州市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讨会”,有近600人出席会议,其中196人以“我与诵读、诵读教学”为主旨提交了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诵读教育与国家取士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且悠久,从取士视角对我国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回溯《论语》中的孔门教诲,可以发现“成于乐”是孔子对经典诵读教育的初心。其后,伴随着历代取士制度更易,经典诵读教育整体上经历了“多样化”“制度化”和“转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变。立足新时代,总结回顾经典诵读教育的初衷与历程、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守正创新,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全校诵读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把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拉开了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的校本研修帷幕。  相似文献   

15.
论语文诵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让学生反复吟诵以理解课文,不强调诵读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当代语文教学则重在对课文的分析,轻视诵读,也欠全面。执教者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情达意的诵读,从而凭借语感进入到“口诵心惟”“品味”的理想境界。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诵读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不是课堂热闹的点缀,更不是课堂时间的填空,而是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长时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却冷落了“诵读”,把最能体现中国语文特色的传统给丢了,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安排时间诵读,更少有指导学生诵读,把大量时间花在对课  相似文献   

17.
诵读教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本文从当前诵读教学现状的浅析、诵读的妙处和如何体现诵读教学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诵读教学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宋红芳 《学语文》2010,(1):36-37
一、加强诵读 增强语感 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帮助其理解课文。使之在诵读中体会到文言文特殊的韵味美。所以教师一定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诵读落到实处。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在教育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读。其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诵读都是基本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诵读借助声音来体验语言文字外表下的文本形象,与倾听相比,诵读调动了更多的感觉器官及脑功能,强调了视觉与知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中忽视诵读教学的种种误区,对加强诵读教学进行理论探讨,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强化诵读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