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晚清诗坛上,"涕泪间皆天地民物"的范伯子,以震荡开阖、变化无方的诗歌成就奠定其雄视江表的诗坛地位,虽为布衣而名满天下。在诗文创作之余,范伯子凭藉着精湛的文化素养与深厚的诗词功底,于联语创作方面也取得极高的成就。范伯子以古文法入联,其比事属辞,不主故常,奇气轮囷。其联语纵横豪宕,气韵沉雄,或为龙跳虎掷之势,或为倚天拔地之概,充分体现出诗人独树一帜的审美趋向。范伯子挽联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上不蹈故常,凸显出其不喜谐俗的历史评判眼光,同时也透露出在晚清特定时段内士人矛盾的文化心态。对范伯子联语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其诗文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还可以通过挖掘联语文字表层下的文化意蕴,以补史乘之罅漏。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十家诗钞》精加评点,分别涂径,以师友源澜为主,收录近代旧体诗人诗作,从编辑体例、选辑原则等方面表现桐城诗派的诗学观。辑者吴闺生继承桐城诗学并兼容当时各旧体诗派的诗学观,总结了晚清桐城诗学特色和创作方法,将桐城诗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吴大平 《武陵学刊》2022,(5):96-102
作为桐城诗派传衍江西的代表诗人,吴嘉宾于张大门户颇有贡献。自得与经世相济,是其对桐城诗学的独特建构,具有突出的创新品格。学宗阳明的思想旨趣,私淑桐城的诗学宗旨,崇尚经世的文化思潮,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渊源。他的诗歌好议论而有深思;愁而不糜,颇有清劲本色。同时他还通过创新边塞诗体,实践自己的诗学思想。吴嘉宾拓展了桐城堂庑,推动了宗宋诗风,弘扬了经世思想,但也存在声色不足的创作弊端。吴嘉宾的诗学及其创作,是晚清桐城诗派中兴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桐城诗派乃至清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龙社考论     
云间、龙眠文人以其共同的诗学趣向联为云龙社,共同推动了明代第三次诗学复古高潮。各自又作为地方诗坛的主力,培育了桐城诗派与云间诗派、西陵诗派,对清初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范伯子是晚清诗坛上“以布衣而名满天下”的本色诗人,其诗学理念也呈现出传统诗学大结裹期重总结、善融通等诸多特点。“瓣香前哲无休歇”是范伯子诗学涂辙的法门自述,在其所标举的诗家楷模中.除却备为称道的李、杜、韩、苏、黄诸家之外,桐城派与同光体似乎与范伯子的诗学渊源最为密切。后世学者的研究目光也大都聚焦在范伯子与桐城派、同光体诗学理念的纠结异同上。往往忽视了范氏家族一以贯之的庭训家法对伯子诗学理念的开启熏染之功。也低估甚至忽略了范伯子素所敬仰的“太初师”曾文正与授业恩师刘融斋在其诗学取法轨辙上留下的深刻印迹与导夫先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姚鼐主张人品的纯正,自然要求诗歌语言及情感格调高雅,对俗体诗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之情.性灵诗学注重天赋,轻视后天的努力,反对模拟;桐城诗学虽不忽视天赋,但更看重人工,主张由模拟求变化.姚鼐在与袁枚的诗学论争中,凸显了桐城诗学的特色,桐城诗派由此成长为嘉道以后诗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桐城诗派的传承与扩散外,尤其着力于对桐城派诗人谱系的建构。而在诗歌创作上,民国时期的桐城派追求雄放奇崛的诗歌风格,这丰富了民国旧体诗的多样性,展示了古典诗歌在艰危苦难中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清初诗歌,不能忽视的是宋诗派的兴起与壮大.此股诗风由虞山钱谦益一派引导而起,至查慎行的出现,标志着宋诗派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查慎行以诗歌创作见长,在诗学理论方面则缺少系统的表述,观点多散见于其诗文集及诗歌评论作品中.但是,从这些有限的材料中,亦不难发掘查氏有代表性的诗学观念.他能在诗坛纷纭聚讼、争立门户的状况下,坚持唐宋兼宗、性情为先的诗学观念,与其乡邦的诗学氛围及师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就桐城诗派传衍和清代诗学发展而言,陈用光的作用一直被遮蔽。他将桐城诗学带入都下,并在都门交游中推动桐城诗派参与构建嘉道宗宋诗风;他宣诗布文,开启了桐城诗派的统绪书写。进入文学史“过程”的研究视角,揭示出陈用光传衍桐城的深层意涵。在桐城诗派传衍格局中,陈用光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代宗主,应当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