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 《出版参考》2004,(35):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3.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竞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  相似文献   

4.
速成的代价     
在7月16日的《新民晚报》上,有一篇贺友直先生的文章:《不禁想起阿达》。他说,他基本不看国产动画片,最近偶尔看到一部,看了几分钟就不喜欢了,原因在于"动画不动",当然不是完全不动,人物在讲话时眼动嘴动,还有就是谁讲话时谁就挪到前面来,人物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观众看的大致就是剧本,或相当于"看"一个广播剧。他想起了过去由阿达创作的《三个和尚》,在那个动画短片里,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5.
一 在我们的生活里,你问80后、90后的年轻人最近在看什么电视,他会告诉你,他最近基本上不怎么看电视,有喜欢的节目和电视剧都是从网上找来看的.而社会上热议的新闻事件,他也都是从微博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最怕女学生     
一次聚会,说起职场最怕,一个在大学里教书的朋友张口便道,当然是女学生。大家便暧昧地看他,一脸期待他讲一些绯闻来听的坏笑。  相似文献   

7.
洁尘 《视听界》2007,(2):108-108
我先生看电视一般只看三个频道。一是体育频道。他是球迷,每周要看几场比赛,德甲、意甲、英超什么的。二是央视戏剧频道。先生是天津人,父亲是京剧票友,从小生长的环境中京剧氛围比较浓厚,把他培养成了一位京剧爱好者。再就是央视的农业频道。作为一个园艺爱好者,农业频道里那些如何剪枝培土倒盆施肥的节目,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8.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10份由不同媒体出版的报纸,一股脑摆在一个读者面前,怎样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毋庸置疑,抛却个人喜好,一个好的标题可能就会立即吸引他的眼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一个打眼的标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标题对于一篇稿件,乃至一张报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李廷彦定律 宋人邢居实在他的<拊掌录>里记载了一个"对偶亲切"的故事.有个叫李廷彦的基层干部写了一首百韵诗自述其志,呈献给他的上级领导"请教".中有一联云:"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上司看了之后暗自心惊,深表同情,感叹道:"君家凶祸,一至于此!"李廷彦忙不迭地回答:"实无此事.但图属对亲切耳."上司听了,即刻晕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