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5,(2):161
<正>清代官府文书按行文流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凡职权地位相当的或彼此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行文,被视为平行方向,为平行文,常用的有关、咨、咨呈、移、移会、知会、牒、牒呈、照会等文种。在平行文这一行文流向上,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祟,平行文内各文种及使用划分极细,文种之间尚存在高低之分,且某一文种本身亦具有尊卑含义。从《大清会典》有关记载及大量的清代平行文文种使用情况来看:官署层次、级别不同,选用的文种亦不相同。司道以上的高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时使用咨文,司道以下较低级之间行文用移文,京城内阁典藉厅、六科、稽察房等层次的官署与各部、院、寺、监行文用移会,文武官员之间使用照会。鸦片战争以后照会逐渐变为外国沟通交流的专用文书,而京城内阁典藉厅、六科、  相似文献   

2.
郑彦离 《兰台世界》2012,(35):23-24
志愿书文种从申请书文种中派生出来,实际上申请书行文功能包含志愿书的行文功能。用志愿书做文种,一不便现实人们对该类文书识别选用,二当该类文书成为历史文献后使后人不便与申请书类材料区分,所以应取消该文种名称。  相似文献   

3.
写应用文首先要明确应用文的写作中心就是它的行文目的,不同的行文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应用文种有不同的惯用格式和习惯用语。因此应当把弄清应用文各文种行文目的作为学写应用文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思考应用文各文种的具体写法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从而真正具备写作应用文的基本能力。 我在教授应用文某一文种的写法时,先不去讲该文种的惯用格式和习惯用语,也先不让学生去读典范的例文,而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现象,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应用文体行文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然后让学生根据从讨论中获得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对于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公文行文方向的划分应摒弃对于行政级别、权力关系静态认识上的误区。公文文种行文方向多向性,是公务处理活动复杂性的特点决定的。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应依据公务处理活动的具体时空语境,结合行文隶属关系、职权范围,采用综合的、动态的灵活的方法。文章对现行法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逐一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针对关于“意见”文种的行文方向、特点和作用、行文方式的错误和片面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相关依据。即认为根据现行的公文法规的规定,“意见”的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意见”不仅具有共有性特点,还因为行文方向的不同而具有非共有性特点和作用;在行文方式上,“意见”作为独立的法定文种,应选择逐级行文(下行和上行文)和直接行文(平行文)的方式,而不应选择“迂回”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档案工作升级达标活动在各级机关、单位如火如荼展开,档案工作规范化正逐步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亟需探讨。一、文件工作的规范化(一)文种使用的规范化由于各种管辖、指导关系,也由于实际切身利益问题,各级机关、单位行文出现了对外请示、报告多,没有真正理顺行文关系,文种使用混乱;本单位内二级单位办事多通过电话联系,很少形成规范文件,导致一些文件归档时不知来龙去脉。这些都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系统性。档案工作规范化要求理顺行文关系,正确使用文种,对一个事件的反映要有…  相似文献   

7.
针对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四个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和上行的意见,在对照它们的用途、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同之处,认为以上文种在形成使用的主体、行文目的、行文时间、写作内容与要求、提出事项的适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行文规则、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受国家政治制度频繁变化的影响,民国时期公文文种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从文书学的角度看,这些变化与调整也真实地反映出现代公文理念的形成过程。随着对公文认识的逐步清晰,民国时期的公文文种设置体系渐趋合理,其探索过程对我国现代文书学理论和文书工作实践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霞 《档案学研究》2020,34(2):69-72
我国现行党政机关公文文种设置科学合理,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现行公文文种数量较多、外延交叉、功能重叠、方向失衡,本文建议文种稳中求降、明晰适用范围、厘清文体功用、平衡行文方向,通过提出文种设置及使用建议,继续强化文种功能和发挥公文效用,为现在和将来的公文建设提供必备的专业支撑和具体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悦 《兰台内外》2010,(4):21-21
档案资料来源于公文,公文是档案的前身,规范公文处理,对于保证档案质量,实现其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一是领导没有履行签发手续,导致发送至公文处理系统后,出现乱码,有的单位领导因退休或工作调整已调离,此项工作补救较为困难。二是行文不符合规范要求。有些单位的公文文种使用不当,行文关系表述不准确,机关公文用字不规范。  相似文献   

11.
梁淑辉 《兰台世界》2023,(1):142-14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又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等举措为统一公文体制在全国的推行扫清了障碍。秦始皇大力推进公文改革,统一公文文种、区分行文方向,制定并完善公文行文规则,形成了崇尚实用的公文文风。由秦始皇主导的秦朝公文改革,推进了我国古代公文的规范化发展,并奠定了我国古代公文的基本体制与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兰台世界》2013,(12):64-65
札子是北宋始出现的一种公文文种.宋代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使得相对简便灵活的札子得以广泛的应用.札子有上行文也有下行文.开展宋代札子理论的研究对于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公文学和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14.
看到《历史档案》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登潘国华等同志的《辽宁省档案馆藏明代档案》非常高兴。我们从事教学工作中常讲,清代文书从文种、文件结构、公文术语以至行文制度等等方面,基本沿自明代。而我们看到的明代文件很少,特别是地方衙门的文件。潘国华等同志这篇文章,使我们得知辽宁省档案馆还藏有相当数量的明代地方档案,这将对查清  相似文献   

15.
新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旧《条例》和旧《办法》,新《条例》在整体构架、文种数量及功能、格式要求、行文规则、公文办理及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国函"无"函",是事实,却让人困惑.笔者原以为:与"函的形式"行文方向一致、且内容相符的文种只有一个,那就是"函".原来在国务院这儿,"函的形式"和"函"的文种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压根就是两回事."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函的形式"?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即使是请求对方批准或答复审批事项,都必须坚持用"函的形式":上级领导机关在答复下级机关的请求事项时,可以用"函的形式",也可以用"文件格式".从国务院现行的公文处理惯例看,可以用"函的形式"的文种主要有三类:"批复"大多要用"函的形式":部分"命令"要用"函的形式":部分"通知"可以用"函的形式".从公文处理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角度看,"函"的文种与"函的形式"应该统一,"国函"无"函"的局面应该改变.名实应相符,"国函"应有"函";规范统一,是公文处理的灵魂:将惯例上升为制度或规范,是公文处理主管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多重发表     
多重发表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最近有些同志来信,问及同一篇文章以中文和英文(或其他文种)发表的问题。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于1983年5月曾发布关于多重发表的声明,现将其译文刊出,以供参考。──编者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温哥华小组)1983年5月会...  相似文献   

18.
札子是北宋始出现的一种公文文种。宋代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使得相对简便灵活的札子得以广泛的应用。札子有上行文也有下行文。开展宋代札子理论的研究对于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公文学和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以封建时代诏敕制度为中心,通过与之相应的文书机构、文书制度、行文格式、文种的演变,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了分析,具体体现了封建文书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收录的大量宣传文书为基础,对其文种进行分类探查。由于具有文种的多样性、发文机关的广泛性、行文对象的选择性、传播内容的导向性和表现手法的文学化等特点,宣传文书在民主革命时期得到广泛运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