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在中小学开展了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建立,冲破了“官本位”意识,实现了校长向专家型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校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就上海市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推进校长职级制工作的背景1985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机关级别挂靠的办法。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和副科…  相似文献   

2.
校长职级制是针对中小学校长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中长期存在的弊端所进行的改革,它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取向。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发展使校长职级制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但作为改革传统校长管理体制的一种尝试,它自身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4.
5.
《中小学管理》2007,(1):31-34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同意西城区教育局在区属中小学试行校长职级制的通知》的精神,自1999年起,我们在区属中小学校长(书记)中正式开始职级制试点工作。2005年,结合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区修订出台了《西城区中小学校长(书记)职级制实施意见》、《西城区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西城区中小学书记评价指标》。职级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教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书记。我区校长(书记)职级制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6.
建立校长职级制应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校长职级制对于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速校长职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校长职级制尚处于探讨实验阶段,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校长职级制应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将在全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这是该市为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推进素质教育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据介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全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中小学校长职级分为四级八等:特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校长职级制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新措施先后在国内一些地方试行,理论界对校长职级制也作了比较深入地研究,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荔湾区教育局从1999年6月开始着手探讨实施校长职级制度,2000年4月荔湾区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区小学校长中试行校长职级制。在研究以及着手试行工作中,我们统一了绝大多数干部教师对实施校长职级制有关问题的认识。形成了适合我区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严重地阻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而校长任命制是产生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推行校长职级制不仅是党和政府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校长成长的自身诉求。推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为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辰区率先在天津市对中小学校长施行职级制度,对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要注重科学规划,切忌急功近利;注重文化传承,切忌推倒重来;注重脚踏实地,切忌形式主义;注重和谐发展,切忌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大众日报》报道,截止到2004年11月28日,山东潍坊市千余名中小学校长被彻底摘除“官帽”,取消行政级别,实施校长职级制。潍坊市一次性取消校长级别的大胆举措在当地教育界引起了强烈震动,此消息也使校长职级制这一问题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鼓励竞争,促进交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教育、善于治校的高素质学校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岗位的职务晋升制度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美国教师职级制将职级与岗位设置相结合,职级越高,岗位责任越大,晋升以专业认证为前提,有完善的晋升评价制度。其对我国的启示在于:颁布中小学教师国家专业标准,规范教师评价;建立动态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合理流动;晋升与岗位职责挂钩,拓宽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加强晋升评价管理,建立基于标准的教师绩效评价及学生成就增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校长专业化问题巳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从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来看,校长的“官本位”,是影响和阻碍我国校长专业化的深层原因。上海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这是我国加快探索和研究校长专业化的重要实践。那么,  相似文献   

15.
16.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作为会议代表,当时的我异常兴奋,因为就在1999年3月,我所在的山东省高密市已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  相似文献   

17.
为顺利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势必要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认识。一是推行校长职级制要以打造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为基本前提,要确立科学的校长专业化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方式遴选校长;二要通过职业化的制度机制设计成就校长的办学追求,建立灵活的校长任期、轮岗、评价机制等;三要充分保障校长在决策、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为其科学减负;四要通过转变校长培训方式和内容,提供充分的办学时间和空间,切实为校长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18.
校长职级制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对具有任职条件的校长进行考评,依据其能力、品德、实绩从而确定其相应职级的人事管理制度。职级既是体现校长职务、能力、素质、业绩等的综合指标,也是确定校长待遇的重要依据。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质是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校长职级制,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界定校长职级层级;二是建构新的校长准入制度;三是完善校长评价制度;四是健全校长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形式,其外延由校长职级分类与标准、职级评价、职级晋升和职级薪酬制度构成。实行校长职级制是弥补我国校长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缺失,进而建立健全校长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我国校长职级制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应从制定科学的制度方案入手深化此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自1994年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包括从校长专业成长规律出发加强校长职级制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校长角色定位和专业标准,优化了校长职级联动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长职业生涯动力激励机制,创新了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了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序列阶梯。未来上海市将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更好地促进校长向"教育家办学"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