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2.
巡阅使署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一种特殊的地方军政机关。两湖巡阅使历经吴佩孚、萧耀南两任,见证了直系军阀的兴衰变化,明显反映出巡阅使设置上诸如因人设事等特点。学术界目前对于两湖巡阅使署尚少研究。  相似文献   

3.
宪兵学校是北京政府培养宪兵的高等专门学校,其各项规章制度及历史人事实缘自清末宪兵学堂。北京政府统治后期,其招生计划已难完成,且因经费问题而一度陷入停顿。张作霖上台后,何丰林拟重振宪兵学校,然已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4.
民国北京政府在绥远地区实行都统制度,并就其职权和内部设置曾有明确规定。袁世凯时期,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着都统署人事权。袁死后,都统的任免在派系斗争中逐渐脱离了北京政府的掌握。绥远都统署人员设置在实际上并未完全依照都统署官制进行,其来去已变为常因军政实力强弱而归去来兮的都统主官手中的走马灯。本应由中央任免的绥西镇守使职基本掌握在地方势力手中。  相似文献   

5.
陆军检阅是北京政府的一项军政制度,其法律地位最初由《陆军部官制》所认可,但长期未得专人负责。20年代后,姜桂题、冯玉祥先后充任陆军检阅使,然实为安排失势军人的闲职。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此制度及职位虽有所研究,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兵法经营是指利用兵法理念、方法指导经济管理与商业竞争。中国自古就有利用兵法营商而取胜的例子,近现代西方兵法经营无论实践还是理论都已蔚为大观。兵法用于经营指导最典型的有"悟道"、"治众"、"五德"、"庙算"、"全胜"、"利动"、"先知"、"胜战"、"造势"、"权变"等法则。但兵法毕竟不同于商争,因此,借鉴兵法指导经营不能生搬硬套,而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镇压异己势力,在京城设立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大搞白色恐怖。尽管对于有些重要案件,袁世凯及其属下仍要有所权衡。为加强该机构的军事威慑,袁世凯还让陆氏编成京卫军。1914年春,陆建章将京卫军主力改编成正规陆军,出京镇压白朗起义,处长遗缺由雷震春充任。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将京畿军政执法处取消。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军功制度有其历史与阶级的特点,实行"以战斗表现论功"和"计首论功"两大标准.洪熙、宣德以后,"首功制"逐渐成为明军功制度中的主导标准.这两种标准都有其巨大的弊端,明人对于这两种标准也评价不一.为解决军功制度的弊端,明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在实践中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戚继光.  相似文献   

9.
张建军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10-14,25
北京政府时期,不少省区、军队先后在北京设立常驻机构,由其作为在京代理人和联络员,为本派系谋求军政利益。各地驻京机构并非依照某一特定法律而设,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其置废时间多不可考。其职员不仅有自本地新派者,而且也有指派在京城任职者充任的。袁世凯时期,某些省区在京开始派设办事人员。1917年护法运动起,各省北洋系督军及一些南方军头纷纷在北京城内设立办事处。1920年代起,作战部队和各省镇守使也起而效之。张作霖时代,中央政府试图整顿和统一所属各省区、军队驻京机关。北京政府的很快覆亡,终使得各办事处不散而散。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前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开展情况,要使军事理论教学在高校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科学设置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变过时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和完善军事教研室的军事教育职能,不拘泥于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成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促进国防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元年军需公债(简称军需公债)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也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次内国公债。新生的革命政权欲通过发行军需公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公债发行并没有给她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毋庸讳言,军需公债不是一次成功发行的国内公债,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又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是我国中央政府有内债发行以来最早正式实施还本付息的内国公债,又具有开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