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地掠影     
《新闻摄影实践百例》编辑同志叫我写一篇有关摄影的文章。本来我是个摄影爱好者,没有专门研究和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现仅从过去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照片中选出两张,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1941年底我们部队在苏北打顽固派韩德勤时,缴获了一台德国蔡斯拍16张的相机。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2.
简明书讯     
△《90年代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点评》是长城出版社最近刚刚出版的一本文图并茂的新闻摄影作品画册,精选了从1991年至1999年近10年间以军报为主的军队报刊刊登的百余幅获奖和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编著者周朝荣同志是《解放军报》专业新闻图片编辑,他结合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对每一幅获奖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数百以上至千余字的点评。是一本极好的新闻摄影示范作品集。(常 成) △刘善兴同志所著《新闻采访36式》和《新闻写作36术》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无论对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爱好者来说,都有参考和启发的作用。(银 军) △一部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外名篇成功规律的专著《中外新闻特写名著赏析》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从新闻特写的起源、定义、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入手,阐述了编著者的独到见解。(倪 玉) 简明书讯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16日,吴森辉新闻摄影作品展在广东中山市举行。作为一名忠诚有为的中山人,从孙中山先生故乡走出来的著名军事摄影记者吴森辉,以其35年的军旅生涯,拍摄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次展出的110幅新闻作品,是从他1万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用一个个饱蘸深情的瞬间把人们带回到那些遥远但又是充满激情和难以忘怀的年代。人们说,吴森辉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香港《文汇报》、《南方日报》、《中国摄影报》、《中山日报》为此刊发了专题新闻,全面介绍了作为国家通讯社…  相似文献   

4.
杨欣 《军事记者》2006,(10):53-54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铁人王进喜》、《历史的审判》等新闻经典名作,使穆青这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穆青还是一位新闻摄影行家。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拿起相机,走遍了繁华的都市,偏远的乡村,高耸的群山,无垠的草原,广阔的大漠。其摄影作品比文字作品要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张,他拍摄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很有动感与生气,且自然朴实,很有琢磨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穆青又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6.
[光耀小传]郭光耀,山东冶金报社副总编辑、摄影记者。近十年来,他拍摄了一大批有深度,感染力强,反映冶金战线火热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和社会新闻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3000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近百幅作品获奖。他还建立起《山东冶金报》摄影通讯员网络,培养出了一批新闻摄影骨干,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佳作唐正益《吉兆丰年》这幅作品在第13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中获铜牌奖,这幅作品业余摄影迷刘文界用国产相机拍摄的。在全国性摄影评比中获铜牌奖,对业余摄影学好者来说来不易。《吉兆丰年》这幅作品是作者深入生活,到藏区的民族盛会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期本刊发表了吴立同志的《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探索》一文、这期再发表陈琪同志的《标题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供新闻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和报刊编辑们参考。我们发现在新闻摄影作品的制作和编辑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重图轻文”的倾向。重图是对的,轻文(包括文字说明和标题)对不对,就值得商榷了。有的摄影记者需要找别人给他写说明;有的编辑拿到图片说明就照发不误,不象对待文字稿那样细抠细加工;至于照片是否需要加标题,不少同志甚至没有思考过。这些现象正常吗?大可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9.
此文是作者继《思考的相机》、《行动的相机》之后所写的“相机”系列的第三篇力作。文章从新闻摄影的审美视角出发,论述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属性,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体现,以典型采访的艰险事例说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发现之不易,拿“天道酬勤”评价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天赋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原则论证了新闻摄影的真实与审美之间的科学关系,借中外摄影名家、名作阐述了审美的相机需要学养支撑,最后以“画外音”指出了标题和文字说明在新闻摄影审美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此文对于摄影记者如何认识和提高新闻摄影的审美水平大有裨益。文章内容丰富,本刊分上、下篇刊发。  相似文献   

10.
杨大勇 《记者摇篮》2005,(10):23-23
胡锦涛同志、吕枫同志与青年干部在一起的照片发表在《中国干部教育》杂志1993年第二期上。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千秋大业新一代——胡锦涛与青年干部在一起》在辽宁省新闻摄影学会当年举办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被授予“总编辑摄影奖”。  相似文献   

11.
一本精美的摄影佳作摆在我的案头,一幅幅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是那样传神、耐看。它由极具权威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题写书名——《赵有强新闻摄影作品》。而它的作者却只是我省一家地市报——《常德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他叫赵有强,今年才38岁。赵有强"出道"的时间不长。初识摄影时,他还在企业工作,只是偶尔拍拍照片。虽说在几年内有100多幅新闻、艺术照片上了全国的诸多报刊,也有10来幅作品获奖,但他仅能算一个"低烧"都不是的"发烧友"。1992年11月,常德日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他才挤进新闻圈,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开始了在新闻摄影这条长路上的艰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解放军画报》用四个版面发表了海军航空学校政治部新闻干事胡洪波的作品《地下抢险》十幅照片,这组照片获得了一九八五年度全国摄影金牌奖,解放军画报社给他发来了贺电,部队给他记了二等功……我脑子里产生了一个问号——一个年方二十三岁,拿起日产“确善能”相机才两年、搞新闻工作才五年的新闻干事,怎么一下获得成功了呢?为此,我特地访问了他。胡洪波,湖北天门县人,身高一米七二,他用  相似文献   

13.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叽会在他那简陋房间里,看到那厚厚的剪报本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不禁令人振奋,同时不免有些惊讶。他就是驻黄海前哨某部新闻干事张雷,入伍7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文字作品)600余篇(幅)。其中,摄影作品17次在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中获奖,10次立功受奖一先后被6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近日,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的张雷.1989年3月,从家乡安徽入伍,来到渤海前哨小岛上…  相似文献   

14.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16.
8月23日至27日,“阎成波大墙纪实摄影作品展”在乌市举行。阎成波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狱管理干部,三级警督,原《兵团新生报》记者。1978年开始学习摄影,1991年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新闻专业,曾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夏庇若新闻奖学金二等奖。 阎成波植根于鲜为人知的“大墙”之内,运用手中的相机勤奋耕耘,成功地拍摄了大量反映监狱生活的纪实作品。他的摄影艺术作品以画意见长,形象感强,结构严谨,小中见大,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10年来,他在区内外报刊发表摄影作品近千幅,其中有11篇作品获奖。本刊选登“大墙”影展中的几幅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被所在区评为“十佳公仆”的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交通局长贾宗强,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钟情摄影艺术,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献给广大读者。他外出工作时,总是相机随身带,精心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和交通部门职工大搞交通建设的精神面貌及可喜业绩拍摄下来。他拍摄的《铺路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战酷暑》等新闻图片,被多家新闻媒体采用。近几年来,他先后在《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幅,其中有几幅获得了艺术奖。1998年元月,四川省美术馆还举办了他的摄影作品展览。 这里,选登他的几幅佳作,共大家鉴赏。奉献美的画面@姚…  相似文献   

18.
天道酬勤     
驻厦门某部新闻干事徐林不但文章见报率高,他的摄影作品也是一绝。可谁也没有想到,徐林的摄影技术全是自学的。几年前,还在新兵连,徐林看见一位摄影记者来采访,拍摄了许多照片,令人羡慕。当了报道员后,他心里也萌发了自己动手搞摄影的念头,下决心把战士的风姿反映到报刊上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相机徐林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家里去了一封信,理解儿子的父母甘愿把一头大母猪卖了,给徐林寄来了200元钱,在战友的帮助下,他买来了一台海鸥照相机,从人家那里借来了一台放大机,自费买来胶卷,学着搞起了摄影。可是,照片洗出来后灰蒙蒙一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码摄影相机在新闻摄影中的广泛应用,近一个时期各种造假、拼接的数码新闻摄影作品不断充斥于报纸版面,为一些职业操守沦陷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开启了方便之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爱好者》2011,(6):161
常法武,男,1951年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参加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