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和大众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被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秦东地区保存了华山西岳庙会、白水仓颉庙会、蒲城尧山庙会、白水杜康庙会、华县下庙西岳庙会、韩城太史庙会、合阳东雷三官庙会等古庙会形式,在宗教祭祀、商业贸易、娱乐、文化传承、训导教化、精神引导与旅游推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永兴汉三侯祠庙会变迁的动因来说,总的社会环境是庙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是庙会变迁重要的推动力,地方非正式权力是庙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庙会是围绕寺庙而形成的一种特定集会。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实质上是民间信仰文化。庙会最早起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庙会内容不断丰富、形制逐渐完善: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出现使祭祀权利由全民祭祀集中到嫡长子专祀;秦汉到唐宋时期,宗教的传入与渗透改变了传统庙会文化的格局;宋元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使庙会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息。纵观庙会的嬗变历史,可见庙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娱乐群众身心和促进贸易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在进步,我们仍然需要民俗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珍惜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赛会等中国传统民间社会中的“香火之会” ,在许多地方是集祭祀、贸易、游乐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一方盛会。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是乡村百姓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方式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 ,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传统民间社会中的庙会实际上具备了多种社会调节功能。豫北民间的传统庙会形式对此体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5.
秋游凤凰山     
深秋时节,我们浩浩荡荡开赴凤凰山。沿着一条斜坡路穿街走巷,很快就来到了凤凰山脚。站在山脚的公路边,只见笔直的石阶没入云霄,  相似文献   

6.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教研室的功能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教学、科学研究、教师培养是高校教研室的三大主要功能。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这三大功能经历了 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如今,组织教学功能面临严峻挑战,科学研究功能适渐旁落,教师培养功能难当重任,高校教 研室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8.
曾亚玲 《考试周刊》2012,(90):23-23
民国时期东北庙会风俗内容丰富,涉及宗教、社会生活、民间信仰等方面。东北庙会有祭祀、求子、求健康、祈福消灾等典型的民俗风情,还有跳墙、烧替身、乞讨、残身等陋习。  相似文献   

9.
庙会亦称"庙市"或"节场",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或举行宗教仪式而举行的集会活动。一般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被称为"真正活着的民俗"。庙会最初以其宗教、祭祀等性质存在,而后在社会不断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加入了经济、娱乐、文化交流等因素,继而成为中国民间一种传承久远、百姓喜闻乐见的综合性集会活动。而在庙会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它的主干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浚县大伾山庙会为例,对音乐在庙会中的重要角色及其特殊魅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家庭功能中性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家庭功能和性所具有的几大功能入手,论述了西方家庭功能中性功能的变迁和中国家庭功能中性功能的变迁,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中性功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功能变迁是当代成人教育主动应对现代社会动态发展的革命性变革与创新,是成人教育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对社会服务、经济贡献、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多元功能内涵的重新整合、外延的重新梳理、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而生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成人教育整体发展开拓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单位组织,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其功能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关于家庭变迁的研究,学界也提出了家庭消亡或家庭淡化等一些悲观的观点,而中国农村家庭的状况也似乎支持这些观点。然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我们有必要对家庭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做出理论上的反思,从而回应家庭消亡论和家庭淡化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山西乡村庙会活动日趋活跃,庙会数量之多、举办之频繁,成为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世俗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就其功能而言,乡村庙会既拉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社群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清代晋南地区市场发育停滞不前,发展程度较低,集市与庙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庙会以数量多、分布广、交易期长的特点,对镇集和村集起了极大的替代作用,成为农村市场中灵活可变的调控方式。有清一代,晋南集市徘徊不前,与庙会纠合并行,演变成有别于江南和华北其他地区的特殊发展模式,这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集市和庙会是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石家庄的集市和庙会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地方特色,集中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成为石家庄人尤其是村镇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集市和庙会健康发展,还需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民俗,摒弃低俗;改善交通和卫生状况,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80-84
庙会是中国城乡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明清以来晋北乡村庙会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明清时期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是庙会的兴盛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是庙会的衰落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庙会的复兴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庙会的低迷期。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赣州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进行分析,揭示客家乡村妇女的性别特征,剖析庙会与妇女社会性别形成的关系。认为庙会是性别文化的一种表征,庙会文化参与了妇女社会性别的建构。客家乡村妇女的社会性别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妇女缺失公共空间的话语霸权,私领域主动权的获得与其对家庭的贡献成正比,妇女主体身份的自我认同性较强。转型期的庙会成为重塑地方性别文化和维持客家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白族调是白族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剑川是白族民歌的发祥地,当地的白族调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是民众记录历史、传承经验、抒发情感、传情达意、展现自我的手段和窗口,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白族调的生存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转移和变迁。对白族调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少数民族民歌与民众生活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同时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你逛过学校举办的新年庙会吗?没有?那就跟我来吧!“咚咚锵,咚咚锵”,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新年庙会在一片锣鼓暄天中拉开了序幕。开场表演是舞狮子。两只威风凛凛的黄狮子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个跟头,活蹦乱跳的,可爱极了。突然,狮子的嘴里吐出一副卷轴:祝一实校师生庙会快乐!台下顿时响起潮水般的掌声。随后,川剧的变脸、炫酷的街舞也逐一登场,精彩纷呈,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老乡会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对于许多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同时老乡会的功能也开始发生着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