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 《职业技术》2007,(1):61-62
高考上线率多年居甘肃省前茅的陇西县,如今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又展现新的亮点:在校学生总数达4000人以上,专业扩展到30多个,每年输送异地就学就业毕业生1000多名。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结合的大胆探索,促进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这些经验.被业内人上称之为“陇西职业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67-167
拥有50万人口县是甘肃省的劳务输出大县。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该县有效地将劳动力资源由“苦力型”转变为“智力型”。近年来,随着专业建设的拓展,就业门路的拓宽,全县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迅猛增长。2005年。全县招收职高新生1477人,今年,新生总数比上年净增1200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到4100多人。陇西县教育局局长张敬元说:“按照县域教育一体(普九)两翼(普高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构想,陇西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从教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为学生、为企业双方都带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职业院校、企业、学生三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运作策略,以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是要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6.
林莉芸  廖晓艳 《教育》2007,(6S):56-56
近年来,随着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长,曾经一度被贬为“就业培训”的职业教育在美国又重新盛行起来,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数迅速增加。一份由美国教育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参加职业教育的注册人数1999年为960万,2004年猛增为1510万,增幅达57%。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迅速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和问题,本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先进经验,提出了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阐述了"工学结合"的产生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分析了"工学结合"的市场前景。文章从现实角度阐述了"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莉芸 《职业技术》2007,(11):63-63
近年来,随着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长,曾经一度被贬为"就业培训"的职业教育在美国又重新盛行起来,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数迅速增加。一份由美国教育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参加职业教育的注册人数1999年为960万,2004年猛增为1510万,增幅达57%。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部长万钢5月16日在上海表示,中国职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联系,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甚至是部分职业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盲区。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是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唯有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才能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真实情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与企业共发力,齐推进,使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厂化"教学的实施、专兼结合,校企共建双师教学团队等方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要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我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刍议“工学结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工学结合"的过程是学生职业性工作的实践;"工学结合"的主体是需要生成职业能力的学生;"工学结合"的功能在于使学生生成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燕  牛益民  高雅 《教育与职业》2012,(23):169-170
文章分析了"产教结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产教结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实施:职业学校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联合办学,依照大众所认可的"订单式"培养方式;根据职业院校现有的专业开办产业,办好产业再促进相关的专业进行发展;校企共同研究,制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树超 《职教论坛》2007,(1S):42-44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人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南之路。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宏观调控.在院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推进下学结合,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实现途径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独有的特征,对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通过全面创新教学、专业、课程以及实训途径方法,拓展"工学结合"途径,完备师资人才队伍等基本保障,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推动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学生职业能力,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一度被着重强调。其实,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伙伴关系面对种种的限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来说,其“社会伙伴关系”有了更广义的诠释,“工学结合”也因此有了新理解,而要获取真实的市场信息,发展社会伙伴关系只是其中一个途径,进行有关“教育与工作”的实征研究等,亦是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以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东道主天津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各地同行的普遍认可.职业教育“天津模式”叫响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