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应凤  赵勇 《海外英语》2014,(14):269-271
该文借鉴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框架"语义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理论取向,提出语义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语义首要性、语义语法互为验证性和语义语法相互渗透性",主张英语语法的研究应以"语义"为出发点和重点,而语义理解的关键是隐喻。文章就语义和语法的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在新的语言理论指导下,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Putnam从语言劳动分工的角度分析权威语义,并形成其社会语义观。Geeraerts认为Putnam的社会语义范围太窄,需要修正,并提出社会语义模式还应包括合作语义和冲突语义。虽然Geeraerts在其论述中提到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但没有从社会语义学的角度明确提出认知语义及其在社会语义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基于Geeraerts的社会语义模式提出认知社会语义模式,以对社会语义作出更全面、更合理、更深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Labov做的关于一组“cup”图形的认同程度实验不但对原型理论进行了印证,而且指出个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但是“cup”语义的认知程度及边界的模糊性如何?通过对词典中一系列的“cup”的语义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语义的层次性.同时对与“bowl”的替换程度分析,找出影响替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本文试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点,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5.
汉语颜色词的是非、好坏、善恶、吉凶、尊贱、正反、臧否等两极性的语义,是由汉民族尊正贱间、天人合一、趋吉避害、尚神信教的心理认知,尚色、服色等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现代外来文化的认知,以及比喻、借代、象征等修辞的认知,共同观照、历时层积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英语动词语法分类的局限性及动词的语义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地使用动词,就要掌握各类动词的特点.这就涉及到了动词的分类问题.传统的分类都是以动词的语法意义为标准的,这种分类虽然对学习英语动词有一定的帮助,但仍有其不足之处,它难以对英语中的某些现象作出圆满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分类以弥补语法分类的不足.对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即按动词的词汇范畴意义来进行的分类就是为了弥补语法分类不足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结构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觉,而语义结构受人的认知结构的影响。文章从认知语义和认知图式两方面说明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是过程性,它表示一种暗含始终而又不计始终的展现变化的动态过程或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生成语法致力于探索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因此把精力集中在了对语言能力和句法的研究,没有对语言应用和语义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知语法看到了这种做法存在的不足,对语言现象进行语义层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探讨认知语法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然后对于语义的生成及其在语言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探讨这种语义观对于语言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贝贝 《文教资料》2011,(22):23-26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作者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君子"的国俗语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四君子"国俗语义联想的基础和类型,以作为汉语国俗语义的认知研究中花木词语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认知主义认为认知只是符号的操作过程,智能体无法知道符号的语义和符号本身,语义只是寄生于符号。近期,学界提出根植认知,把符号和语义根植于身体,符号及其语义由感觉层次的非符号和表征转化形成。认知过程包括符号和非符号的转换,低级表征和高级表征转换的过程。由此避免了语义的寄生性。然而,根据零语义条件,根植认知方案没有解决语义寄生问题;智能体并没有获得自主的语义;即语义依然不是符号的属性,它依然寄生于符号。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本体现在超越现有的认识内容和认识方式,即超越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这个科学的理论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坚持必要的哲学原则-唯物性原则,辩证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教学的指导原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认知弹性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高级学习说;随机通达教学说和超本学习环境说,本对该理论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教学设计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同一主题,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且案例中应包含多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和非线性组织教学内容的三大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和海德格尔的《面向思的事情》都表现着思想家对思想的沉思。思想是人的特征及其本质,没有对思想的超越也就没有人生境界的提升,生命运动是思想的运动,生命不止于呼吸,而止于思想,善于思想是人的自觉,人在思想的过程中。不做没有思想的芦苇,做有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者将英语词义演变方式主要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降格、词义升格和词义转移五类。事件域认知模型是王寅提出的一种认知模型,它弥补了Langacker,Talmy,Lakoff等人提出的认知模型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基于此,运用该理论对词义变化中的升降现象进行认知解释,并通过分析总结出英语词义扬升和贬降所体现出的事件域部分特点,以期促进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广泛应用和加强对词义演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现象在语言上也打下深深的烙印。汉语中以“玉”构成的词语极其丰富,且大多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涵义。大量具有比喻义的“玉”族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汉民族某种意象化的思维倾向和认知概念系统,在语言的隐喻结构背后,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英语修辞中有多种辞格在其关系结构中违背“常规搭配原则”,即词语语义协调原则;他们虽“脱离语言常规”构成特殊搭配,但偏离常规引起“突出”,“变异”带来了创新。在特殊的语境之下,这些语义异常在语言认知、话语策略、修辞效果和哲学基础上都有充分的理据并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而且这些颜色词不仅有其基本义,还具有丰富的隐喻义和转喻义,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重合,对外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架的转换,令N的显著度高于P。[ N]从N开始语义渗透到整个结构,并最终凸现P的指称功能[ D],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up”与“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对up/down(上/下)的讨论大多局限于语方诉表层句法结构方面。虽有人普就语义认知方面作过讨论、分析,但那是就单一语言的分析。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英汉语义对比,重点分析、讨论up/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0.
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其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英语成对词的构型,以及其两个构成因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解读了英语成对词的意义,并根据对其解读所需经历的概念合成次数的多少,将其分为三类:一次合成型、二次合成型和三次合成型成对词.文章还揭示了成对词意义背后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现了一些隐喻型或转喻型成对词以及先转喻后隐喻型成对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