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聆听音乐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常常聆听音乐,能调整人的性格及改变人的心境。用"静净敬精"的方法聆听,与音乐同行,为生命聆听,让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时尚","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2.
作为典型的听觉艺术,音乐主要是通过听觉来与孩子们的心灵进行接触,孩子们聆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理解,与音乐产生共鸣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3.
张莲 《今日教育》2007,(7):46-47
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一般是通过以下方式感受和参与到音乐之中:倾听、参加和歌唱、身体运动、游戏以及制作乐器有关的创造性活动。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发展儿童的听觉,认为要发展听觉就必须让儿童学会欣赏、学会安静,反对在混乱的噪音中生活。可见系统的培养聆听,学会欣赏是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音乐锻炼自己的意识行为,丰富感情,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使学生感知美、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来聆听音乐呢?就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感受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聆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一、外显性规范训练法 外显性规范训练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眼神、坐姿、表情、体态动作等外显动作作规范严格的要求,以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聆听音乐. 1.要求学生听音乐之前控制噪音,让学生绝对地安静下来,保持饱满的情绪状态之后才开始播放音乐.  相似文献   

7.
鉴赏音乐从听开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要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就要从学会聆听入手。在音乐鉴赏课上,面对聆听什么、怎样聆听、如何学会聆听这三个问题,教师应重视发挥聆听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改造是基于现有教学过程比较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提出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心灵的感动中获得生活的、道德的启迪,提升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10.
正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良好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古筝乐曲的音乐线条较为单薄,很多演奏者在演奏时感觉索然无味,没有近现代创作乐曲的高难度技巧与纷繁复杂的和声效果,渐渐不为演奏者演奏。要解决这个问题,使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能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了解中国传统筝曲的一些特性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审美应从音乐观念、音乐形式、历史走向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中世纪基督教音乐观念经过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历程;音乐形式则表现为从单个音的线形思维(主调音乐)到多个音的立体思维(复调音乐),最后达到二者的共存;基督教音乐总的历史趋势是向世俗化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教育界都高呼教育要创新的时代,儿童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并符合时代经济发展、人民精神需求的基础音乐教育体系将会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苏联时期以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导思想的儿童音乐学校的教育给俄罗斯不仅培养了诸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家,更多的是提高了整个国民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使整个俄罗斯民族充满了艺术气质。本文通过对卡巴列夫斯基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深入挖掘,希望给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我国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演奏的起点,本文从多年教学的实践出发,重点指出要从音乐术语、力度标记、音的长短与触键、速度变化的记号等方面入手,纠正读谱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率和改进演奏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钢琴学习中的谈话是在钢琴教学与学习中暴露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文中从乐谱符号、表现记号、音乐术语、音乐风格及曲式结构等各个层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民族音乐、渗稼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本文就发挥音乐学科特点,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在高校"堵不如疏"已成共识。文章论述了流行音乐在高校流行的各种因素,分析了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正负面影响,最后立足音乐教育工作角度详细论述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语言学习的课堂模式也需要积极的与时俱进。当前,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建立起了多模态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作为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听力技能如何通过多模态的自学课堂来真正实现有效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自主听力学习课堂的基本模式,成为摆在英语专业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合理科学的多模态自主学习课堂是实现自主学习平台最大效果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正是建立在生命感知这一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活动,并且在这一教学活动本身,孕育和充满了歌唱嗓音艺术的生机和活力。美感训练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应始终置放于一个特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Do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constitute the only way through which the role of musical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can be addressed, researched and theorised? This essay attempts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view of musical creativity as a deeply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m of human praxis, by proposing a perspective rooted in the thought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er and activist Cornelius Castoriadis (1922–1997). This is done in two steps. First, an attempt is made to place the pursuit of the concept of musical creativity within a larger educational and societal context of conflicting trajectories that run through (a) Modernity and (b) Education. Then, I revisit the issue of educational value of improvising and composing through creating conceptual links between the process of music‐making through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the project of political autonomy as conceived by Castoriadis. By foregrounding instituting imaginary over instituted imaginary, improvising and composing become active processes of positing new legitimacies, and of creating a music‐making context that searches for its own foundations. It is in and through creative musical praxis that we can think about issues of hierarchies, musical values, social dimensions of different music‐making processes, our relationship to past values and to historical dimensions of music. By arguing that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might be seen as ways of positing the issue of political autonomy in musical terms, 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role of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as a mode of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that may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onsciousness, linking music education to a larger project of re‐discover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efining democ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