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费利平 《考试周刊》2015,(48):30-31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复杂的民族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的历史经验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靠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事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9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的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解决好民族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民族政策,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其科学的依据,其一,全面考虑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其二,全面考虑了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三,深刻总结了我们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其四,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较为关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贵州古代、近现代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研究作一略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缺憾,以期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贵州黔东南州6所中小学问卷调查的数据,描述与分析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与心理问题,道德水平下降,人生理想不明确,民族狭隘主义是其德育问题的表现。结论是加强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走家庭、学校、社会、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之路是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状况,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领民族工作,长期坚持党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切实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政策上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是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地区工作时形成的,但对于今天处理我国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有着4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自2002年以来,贵州省的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民族文化课程。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文化课程发展的历程、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设的现状等,提出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价值定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更加重视,促进贵州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探讨贵州省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转移,推进贵州省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第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引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第二,强调在党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把在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全国各阶层的首位;第四,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处于日寇离间下岌岌可危的民族关系亟待整合,中共审时度势地阐述周全的民族理论观点与民族纲领,因势利导地制定可行的民族政策,最后通过积极务实的民族工作争取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应对当时一系列民族问题的策略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有利的统战基石。  相似文献   

11.
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依据,从师范教育、保障机制、师资支援三个方面,将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首次以建党100周年为历史框架,重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事业的政策经验。中国共产党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经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优先发展民族师范教育,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量”和“质”;教职工队伍编制倾斜政策与待遇优惠政策相结合,建立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内地支援边疆,城镇支援乡村,建立健全师资互援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充满唯物辩证法精神,即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辩证统一,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辩证统一,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发展、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华大地办民族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经验,是典型的中国经验与中国话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认识和研究新时期我国的民族问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妥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积累的历史经验。总结、学习和运用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八十年的民族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定地走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实现了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探索和历史实践的核心,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集中展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谁来保证发展"为主线,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制胜法宝,坚持整体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发展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四个方面发展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百年历史经验,对于启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专门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重大问题,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又是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仅就贵州民族教育与贵州民族地区"三农"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民族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扶贫任务十分艰巨.民族贫困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实施旅游开发,把资源优势转换经济优势,是实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选择,但由于设施、观念、资金和宣传等原因,民族贫困山区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西南民族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培养提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推行统一战线工作、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从而使西南民族地区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新型的民族关系开始形成,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反映了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的新发展、在执政水平上的新提高。本文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维护稳定和加快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坚持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和发展新疆的重要力量十一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党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基本经验,这些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应当在民族宗教工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贵州贫困山区农村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不高、课程设置单一、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致使义务教育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寄宿制学校等措施,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