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构成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代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意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物化现象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双重维度的批判;二是这一批判是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即知识论路向上展开的,其最终结果只能陷入革命的“乌托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而资本的私有制乃是它的“根”。马克思既对现代性的“物的依赖”现象和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现实基础资本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否定,也对其普遍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及其理性精神和主体性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则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6.
把握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实质,阐发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意义,应对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进行多维度的审视。首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我们解读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一把钥匙,异化的扬弃是现代性诊断的出路;其次,现代性内含于资本的逻辑之中,资本的分析是现代性诊断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再次,现代性呈现于全球性的视阚中,全球性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脚步;最后,马克思哲学的反思批判精神也使其呈现出不断“开新”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从其本意上蕴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因,同时也通过对资本彳丁原则高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有机统一而成为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两大基本原则,从而界划了形形色色的各色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8.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一个含意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按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两分法,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路径首先将现代性分成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在最初主要体现为启蒙现代性。启蒙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在哲学上文化上的代言,其核心与基础是理性主义。随着从鼓吹启蒙到反思启蒙,文化现代性又裂变出审美现代性,从而形成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的对抗,这就是学界所谓的“两种现代性之争”。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代性进行检视、批判的各派哲学主张中,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独树一帜。他一方面捍卫现代性的理想,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对现代性的困惑进行反思,寻求可能性出路。通过对现代性与主体性内在一致性的哲学分析,哈贝马斯认同黑格尔关于主体性是现代性主要原则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主体性从根本上属于以理性为主导的意识哲学。哈贝马斯主张,要重建理性,就必须真正跳出传统的意识哲学的窠臼,突破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从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下阐扬理性概念,用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来取代意识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