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琳 《大众科技》2016,(10):98-100
文章将以广西A高校某创业团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互联网+校园"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创业团队的创业运营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在借助"互联网+校园"平台创业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西铜鼓自古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它是釜具,是乐器,是祭器,是响器,也是重器。铜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品,也是一部民族文化的典籍。铜鼓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洗礼,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活跃着,研究铜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本质是在线化和数据化,将广西铜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与互联网平台有机结合,为铜鼓艺术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夏天  汤显能  蓝玲曲  刘建航 《大众科技》2017,19(11):106-10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教学实践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受到网络影响下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积极转变。文章把网络时代的本质与近年来教学发生的变化相结合,从教师特色教学、网络化课程、精准定制、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论述"互联网+"时代教学新理念实施情况,展开对"互联网+"新模式下的教学理念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实践,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或主动、或被动地与互联网融合,逐步形成新的行业生态,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生产力,赋予各行各业以新的力量. “互联网+教育”必将引发新的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本文从学习方式与途径、自主学习的发展、课堂内外的融合、学习方式的功能化应用等几方面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文章对互联网精神及其内涵作了阐述和分析,对“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分析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目标与道路的统一。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互联网精神,研究了智慧城市的价值生成及价值表达路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学视角探索网络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生态结构与现代化治理是一个新思路。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五大城市59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并解构为内生态主体与外生态环境两部分;发现网民在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偏弱,而且与其他内生态主体及外生态环境是疏离的,缺乏有效互动;技术因素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力相对最低,反映出目前影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滞并不在技术环节;政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表明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仍处于政府主导的生态系统。在"大云平移"时代,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治理需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多元主体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融合"与"渗透"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边界将发生重要改变,为什么会改变?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改变?以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分析法为基础,联系诸多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结合长尾模型,探讨和分析"互联网+"企业边界的外在形式与内在规律,得出"扩张""收缩"与不断"模糊化"是当今"互联网+"企业边界变化的重要特征,为更好地适应这一改变,"互联网+"企业一方面需要对内部的经营理念、生产工艺、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另一方面要以产业链为线索,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渗透与融合为管道,以中间组织为形式,构建和谐有序的企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传媒信息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文章结合艺术院校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互联网+"行为策略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与投入产出比、正常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与成本、"搭便车"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提高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管理"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云云 《大众科技》2016,(10):120-121
随着创客文化在国内的发展和兴起,以及"互联网+"的提出,给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文章在综述和分析创客文化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培育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从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创客空间以及学校与社会创客文化协同发展等方面来培育创客文化,以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海泉 《大众科技》2016,(3):142-144
彩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优秀戏曲,曾经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但由于市场化的冲击,其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对传统行业的产品、市场、用户进行深度整合并重构传统商业形态和业态。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彩调传承与发展的新出路,构建"互联网+彩调"的新型传承与发展模式对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糖、造纸和变性淀粉生产企业众多,但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落后于同期国内外技术水平。文章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专利文献角度出发,通过对广西污水处理行业国内专利检索,分析广西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和跟踪本行业核心技术,提出构建结合广西特色产业的?互联网+?企业技术合作开发平台等适合广西污水处理行业的专利战略,为广西实现技术联合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企业生存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为找准二者共同属性,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路径,力图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全面实现智慧城市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苏延平 《科技风》2022,(14):128-130
文中通过对信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提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对教学条件的改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课程合作模式的开展,有效达成了课程目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教育模式也不断变化,从传统教育到“互联网+教育”,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潮流发展趋势,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环境.多功能电子教学平台环保节能、具备极大互动性,符合“互联网+”教育的潮流趋势,教师可随时随地“授之以渔”,学生则时时刻刻获得“渔”!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以移动与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介绍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德育互动尝试,创新了德育工作模式,改善了德育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很多时候,互联网就像一种奇幻的催化剂,不管“遇见”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当互联网“遇见”教育,又会邂逅出怎样的故事呢?不管你是否接受,互联网遇见教育,变化已经悄然发生,正在催生教育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加强海洋生态治理,是旨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民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尤其海洋环境治理的兴趣空前高涨,持续不断地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然而目前海洋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并未提及“互联网+”应用模式,鲜有考虑到公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海洋生态治理为体,以“互联网+”主要推动力(大数据和“众包”)为用,构建一个功能定位上集民意整合与民智汲取双重功能于一体、动力机制上将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牵引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公众力量发动相融合的“政府-NGO-公众”决策新模式,并指出此新模式在现实需求、成本-收益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在公民参与实践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因时而变。改革初期存在观念和认识的偏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研究与指导滞后,本科生导师等问题,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鼓励对"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应用的研究,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管理,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通识教育模块。  相似文献   

20.
叶子  李菡 《科技风》2022,(14):119-121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在此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学生获取知识网络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态势,创新了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培育教学文化等六个维度对整个课程建设进行重构,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