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年来,在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中,本人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相同的生命个体,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阅读中的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  相似文献   

4.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5.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而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平等对话,营造氛围,保护学生个性;质疑问难,乐于思考,激发学生个性;独特体验,凸现创造,发展学生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个性化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心理情感的反应,是学生情感的结晶。一篇好的文章.无不闪烁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光辉,是作者情感的物化。因此,一篇好的作文,除了必不可少的形式条件,如行文的起承转合符合要求,语言通顺规范,详略叙述得当,修辞运用生动等等,还应当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朗读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10.
田也  文渊 《湖北教育》2003,(21):58-58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为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站在这个高度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一、多一点智慧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睿智之士,必须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一句话,充满智慧的语  相似文献   

11.
上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再一次整理、反思,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绘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怎样读出其中的美,怎样读得传神是教学难点。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环节。1.自由读全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理论、观点重新构建,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全面、彻底的、系统的革新,构建一个充满灵性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上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再一次整理、反思,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绘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怎样读出其中的美,怎样读得传神是教学难点。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环节。1.自由读全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展现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课,教师应当灵活地选择运用多种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创造性想像,让乐趣、新意、幻想和智慧浸润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语教学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最灵活、最具人文性、最有内涵的学科。让语文课堂充满神韵和灵性,让人性的光辉照亮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如果我们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享受到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作文巳变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写作的过程压根儿就没有惊叹、沮丧和战栗之类的情感因素,写作主体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难以在作文中映现。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突破已经形成的写作教学误区,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放飞学生自由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创新的天空。为此,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大胆探索。要创新,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养成创新的习惯,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新机会,创设一个不满足于现状,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探索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展现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一、关注学情:一切为了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洞察秋毫,看准时机,瞄准方向,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时而教,适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关键处拨,便让学生了然于心,掌握课文的要旨;教师在迷糊处提醒,便让学生能自解其难。一、在学生情趣盎然处点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要讲求时机。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有意外的表现,尽管有时看似与课文的学习联系不紧了,但却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教师应适时点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书时,一个不明物体从窗外闯了进来,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瞧着孩子们的表现:有的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小手不停地摇摆着;有的惊慌失措地把书本遮住头部;也有的情不自禁地爬上了椅子,使劲地挥舞着手臂……我本想大声斥责,但转念一想,就让他们“放纵”一下,这正是写作的好题材。一场风波之后,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说话: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的话匣一下子打开了,说出了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顿时,教室里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用书盖住头,似乎很害怕,可眼睛却好奇地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它;有的同学也许很大胆,可一脸的惶恐一下子就出卖了他。那小东西虽然飞到了窗户边,但它一点儿也没有要出去的意思,好像在说:“哈哈,我就是不出去,一群胆小鬼!”我从电视和书中也知道马蜂的厉害,所以心里七上八下的,不敢拿它怎样,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你快飞出去吧,飞出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