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倡导教师的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数学教师 ,如何适应课改要求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把传统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教师教的讲授过程转换成侧重于学生学的探究过程呢 ?1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 ,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指以同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现,要求学校必须培养敢于质疑、善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探究型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问题的解决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题情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实的情境,一种是虚拟的情境?真实的情境是指一些感性的知识和直观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出资料、展示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提出问题。之后,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这里的问题可由教““币调查了解后给出,这需要教师要规划好探究哪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给出相关的几个问题,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来。例如在教学和“经线与纬线”有关的内容时,我是这样提问的:既然任何一组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估;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由此可见,探究作为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其本质是主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扬的就是学生主体的自觉、自主、主动。就教学而言,教学过程就是对问题的反思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要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更要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可以说没有主动就没有探究。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往往又是能否敏捷地提出问题,特别是能否提出指向创意引发创造的新颖、独特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从不起眼的现象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本人在地理学科尝试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教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提出问题——感知材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式。  相似文献   

7.
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理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探究需要驱动力。大量实践证明,问题是探究的驱动力。另外,有人主张“任务”驱动,有人也主张“创设情景”驱动。其实,任务可以转化成问题——完成某项任务,亦即解决某个问题;情景也可以转换成问题——特定的情景,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创设的。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驱  相似文献   

9.
李妍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40-42,72
探究式学习往往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本文围绕着问题解决学习所需的支撑性要素,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分别对问题、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和资源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由此提出了一个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大问题: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分布。其基本联系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1 背景目前 ,中学生所在年级愈高 ,上课踊跃发言提问题的人数愈少 ,这种现象表明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 .可是有些教师仍然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 .不讲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无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 ,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 ,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 ,这样必然带来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学习 ,缺少发现、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必然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为此 ,笔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2 基本模式  问题 探究 结论(1)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教育技术对学习的技持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因此为学生安排和设置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中的心理环境又是学习环境的核心因素,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3.
对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要素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可以用类似如下的框图表示 :由这个程序框图可见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要素 ,也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本文试就提出问题这一要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1.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也是连接探究活动各个要素的纽带。有了问题 ,才会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 ,进而才会去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科学家波普说过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 ,去发现知识 ,去实验 ,去观察。”所以可以说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并以进一步的问题为转折。问题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不竭的原动力 ,学生对事…  相似文献   

14.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04,25(6):1-3,11
建立假说也常被表述为进行猜想(猜测)和假设,它是构成探究式学习全过程的第二个要素.那么,什么叫假说?它在探究活动中起着什么作用?怎样通过建立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怎样将建立假说引入科学教育?假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吗?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谈谈对建立假说要素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学地理是实施渗透性环境教育的主体学科,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课程标准中均强调要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该文在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主题式、融合式、联接式和实践式等四种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环境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以《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阐述“探究式学习”教学的操作过程,提出其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构建“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重庆教育》2003,(1):35-36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以Internet为全新标志的数字信息技术与教育产业相融合,激发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无论高校还是初中级教育单位教育模式都显现出崭新的方向。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呼唤“自主学习,探究创新。”本试就网络环境后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洪泽 《地理教育》2005,(3):15-15
自7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生育率开始显著下降,死亡率继续稳步降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出现重大的转变.这一阶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目前的近70岁,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5%下降到90年代前7年的平均1.8%,同期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至2%左右的水平.可以说,70年代以来至今,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总体上说已进入了"现代型"的转变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