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的双重目标之下,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几度勃兴.中间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鼓动者和组织者,民族工商业者和青年学生是民主宪政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则代表了民主宪政运动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中后期以后,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是依次出现了三个中心──桂林、昆明、重庆。它们都有各自的成因和特点,并在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统区抗战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领导组织、发动起来的统一战线文艺运动。抗战军兴,长江局的周恩来交给阳翰笙两项任务:一是在文艺界组织广泛的抗敌群众组织;一是协助郭沫若筹备“第三厅”。受命以后,阳翰笙殚思竭虑,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发动工作,先后成立了“剧协”、“影协”、“文协”,参与组建了“第三厅”、“文工会”,并担任领导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期间,还以其精辟的戏剧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推动了戏剧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宪政的提案。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力推动下,全国性的宪政运动开展起来。国统区各界知识女性积极参加宪政运动,她们通过举办妇女座谈会、向国民参政会提交提案、召开集会,争取民主政治等形式,推动了宪政运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在全民族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广大进步力量和团体,曾掀起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争取抗战的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反对国民党的对外妥协与对内专制。中国共产党成为这场运动的中坚。它与各抗日民主党派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团结合作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这一进程,对了解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力量为中国民主政治而斗争的艰难曲折,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得以形成的历史渊源,都提供了十分有力的佐证和极富教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学问家和政治家。就学术方面而言,他创办过政治大学、学海书院和民族文化书院,当过北大和燕大教授,是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挑起者和1958年现代新儒家《文化宣言》的发起人.被公认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从政治方面来看,他先后组建或参与组建过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社会党,是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旧政协代表,起草过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但长期以来,由于张君劢曾支持国民党内战,被共产党宣布为最后一名战犯,人们对他学术一面,特别是1923的“人生观论战”研究较多,而对他的政治一面则很少涉及。实际上在当时他的政治活动比他的学术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中间党派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指出:中间党派在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积极参与这一运动,是由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由此得出若干结论:抗战时期的中间党派已渐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在旧中国的历史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决不可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理想;中间党派乃是中共反独裁、争民主斗争的重要同盟军。  相似文献   

8.
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军事溃败,大后方进步化运动的重心发生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即由为抗日战争服务、以赶走日本侵略为目标的化运动,逐步转变为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为推翻独裁统治、实现人民民主的化运动。探讨这一转变,对于加深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对于全面研究抗战化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和鲁迅同年逝世。抗战期间 ,文化界每年都开展对这两位文化伟人的纪念活动。文章回顾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高尔基纪念活动 ,并就其特点、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前期,各类妇女救亡团体在国统区广泛建立。这些团体分别由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创办,其为数之众、规模之大、活动范围之广、团体类型之多以及各阶层成员之普遍,创造了民族解放史和妇女解放史上的奇观。整体而论,众团体发展的多种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杰斐逊的政治思想包含宪政与民主两个要素,并试图在两者之间达成调和,使其共容在一个体系内,这对后来美国宪政民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杰斐逊不但主张人民主权,重视多数原则,而且承认代议制、分权制衡以及少数权利原则。正是在调和民主原则和宪政原则的基础上,杰斐逊建立起宪政民主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在当代社会日益融合的两种人类理想和实践,民主和宪政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含义,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经验特征。它们在各自所追求的价值上也存在着某些冲突。但因为民主和宪政都是西方自由主义发展的结果,二者在逻辑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某种相互补充、强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从正当程序走向民主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法律观念影响 ,使宪政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正当程序保障 ,造成了宪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富有实效的局面。因此 ,科学揭示正当程序与民主宪政的密切联系 ,确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正当程序原则 ,是我国保障基本人权 ,迈向民主宪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郝俊琴 《双语学习》2007,(9M):173-174
本文论述的是抗战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以往遭人们非议的原因,具体从运动的兴起、国民政府发起运动的原因以及运动背后的党团派系纷争三个角度来分析。我认为要评价知识青年从军这一运动,应该从知识青年这个运动主体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论述的是抗战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以往遭人们非议的原因,具体从运动的兴起、国民政府发起运动的原因以及运动背后的党团派系纷争三个角度来分析。我认为要评价知识青年从军这一运动,应该从知识青年这个运动主体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制度比事件重要,各种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现在还有生命力。考生要结合新史观关注对现今社会有借鉴性的制度,如官僚制度、法律制度、民主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共和宪政之于民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采用多数票决定制。共和强调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反对“多数专制”,更注重保护少数。宪政的目标在于限制国家权力,防止民主体制下的滥用权力。民主应当是共和的,且必须受到宪政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同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三党三派"组成的独立于国共两党之外的政治联合体,成立于1941年3月,原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去掉"政团"二字,改称"中国民主2同盟",简称"民盟"。该党派不仅组织较为完备、纲领较为明确,其号召力和影响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中间党派,是一支民主运动的生力军。在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