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从"理念"到"行动"都尚未形成整体的理性框架,常常呈现的是零散、个别、感性、静态的认识。当前在规范体系尚未形成、政策的合理性和引导力仍然缺失、现有研究"既上不去,也下不来"的情况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领域常常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中临时取舍、短视推动。文章立足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之现实,从政策、理论、实践之反思入手,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认识理路,形成了从"理念"到"行动"的研究框架,即树立基于学术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理念,架构基于咨询的教师教学发展体制,建立基于协同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创生基于文化的教师教学发展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不同类型大学的教师发展目标有所不同。教学型大学教师发展的基本选择是"教学学术"的发展,这是由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性及"全能型"大学教师发展的不可能性决定的。为实现"教学学术"的发展,需要纠正认识上的"教学不是学术"的错误观念、政策导向上的"唯科研论英雄"论和大学教师培训上的"以科研素质提升为中心"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3.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意义"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实现了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教的课堂"转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从文本到行动"的实质是一个"元话语"下移"本土化"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发展经历了教学标准上位概念的社会性规定、教学标准本体概念的教育性规定、教学标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本土化三个阶段。同时,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本土化建设可以定位转变、认识转变和行动转变为基础,搭建以教学标准"元话语"解读、教学标准"治理体系"建构、教学标准"多主体"参与、教学标准"质量监督"机制等四个向度的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教学行为是教学文化的外显形式。教学行为转化是教学文化变革的表现,是课程文化革新、教师文化创新、学生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学行为转化的文化路径是多元的,表现为:教学目标由"知识导向"向"创造导向"转化,教学方式由"机械训练"向"探究求异"转化,教学思想由"压迫教学"向"解放教学"转化,教学历程由"结果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学评价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发展"转化。  相似文献   

6.
宋艳 《考试周刊》2014,(77):129-130
多媒体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而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始迅速普及,当然,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便是在这个时候快速发展的。本文从"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背景"、"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取得的成绩"、"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系建构的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理念命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关系建构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理念中的关系缺陷的分析,从关系建构角度提出"全人"发展、"和谐发展"、"历时兼共时"观照下的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隐喻。源于生物学的启示,杜威的"经验"、"生长",皮亚杰的"同化"、"调节"、"平衡"以及多尔的"自组织"等概念及其支撑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内在的经验和主动性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赫尔巴特、桑代克和泰勒曾占统治地位的教学、学习和课程理论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从而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生物学隐喻促进教学理论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应重视隐喻在教学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并广泛地吸收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观照教学问题,以求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学论发展,出现了多元互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这些对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本土意义:1.重视国外现代教学理论的新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动态,并由单纯地介绍和翻译向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发展。2.促进了教学论研究和教改实验的结合。3.教学论研究出现了"求新"、"创新"的趋势。4.促成了教学论研究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适应学生个别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新的生长点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以及"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微课"教学在我国高校不少学科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在日语教学中尚在萌芽阶段,要想切实发挥其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弄清"微课"教学的内容、发展情况,并就此结合日语教学特点构建日语"微课"教学的策略,这对其发展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索高校日语"微课"教学方法、策略,继而提高日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有精度教学"的历史;从孔子对"各因其才、因材施教"的提出,到赫尔巴特对"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观念、统觉等思想论证教学过程"的明确,再到杜威、维果茨基对"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及"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强调等,均是教育家们向着"有精度教学"坚持研究和不懈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能够体现出教师专业的"专业特质".教师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一般经历"分离"、"初步形成"、"融合"与"个性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时间与发展方式都具有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角度讨论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问题。应当从课程教学与人、知识、技术、社会、文化的关系角度来思考拓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必须防止理论基础的泛化对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带来的"客串"、"偏离""、拼盘"等消极影响。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应当坚持学科主体意识、强化学科独立地位、提高学科理论品质、采取"渗透"即有机融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白永红 《中国教师》2013,(16):13-14
"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平台。学习、研究和实践"变异理论"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带着原有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学困惑进行"变异理论"的学习与研讨,通过不断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升对教学的理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以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例展现"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84年,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中心经历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到"教学、科研与创新型"发展历程。中心面积近1800 m2,3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课程与教学概念的演化及两者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虽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化。课程的内涵由"学程"走向"教程",之后又走向"学程"。教学由重"学"到重"教",现又发展到"教"与"学"并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教学包含课程的大教学观、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教学学术"运动正以一种崭新的视域引领高校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研究教学、完善教学,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创造性的认识,教学学术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厘清"教学学术"概念的基础上,发掘教学学术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提出更新"学术"理念、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重视学术共同体建设、注重教学研究与反思、创建学术交流与共享平台等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民族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发展,但在"双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新疆某哈萨克民族中学为例,对新疆民族初中"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分析民族中学"双语"教学的困境基础上,从改进学校管理、强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素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疆民族中学"双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甚为重要。然而,一些教师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对问题的偏误认识与使用产生了诸多乱象。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理解。通过不断追问:"何谓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为什么要有问题"、"什么是有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问题价值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等问题,我们或可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实质和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和设计更具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真诚地邀请学生提出和解决具有思维发展价值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必须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周详的理性思考和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