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力。教师之所以应享有课程决策权力,基于以下四点考虑:课程决策的性质;教师应有的形象;中国课程决策的传统;西方课程决策权的历史变化。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力主要是由三方面构成,即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决策,参与校本课程决策,以及参与学校课程统整的决策。教师课程决策权力的有效性保障主要包括机制保障、素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是教师的权力,是教师职业角色和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学校课程有效性、促进学校课程变革的需要。教师从不同立场出发,在不同层面参与学校的课程决策,体现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内容和方式的差异。要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建立和完善保障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权力的体系,明确教师的决策权限,确立合理的监督系统和教师自我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系统基本包括四个权力子系统,即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师权力、学生权力,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学校决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从源头上构建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即建立有效的决策信息来源机制、广泛的决策参与机制、严格的决策过程机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决策机制,对于加强高等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本主体的大学教师,其人力资本产权是永恒自有的,也是高等学校的基本权益。从高等学校性质、教师特点以及政策制度来看,大学教师应当拥有参与学校决策的实质权力。但是当前大学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权力有名无实,虚位现象严重。体制、机制的程序设计上突破是落实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权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本产权观念,从根本上尊重教师,维护教师的决策权力。  相似文献   

5.
参与大学决策是高校教师的一种权利和责任,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将参与学校决策内化为自我主动积极的行为,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的体现。其价值内化机制主要包括认知机制、认同机制、体验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教师面临行政权力越来越强的控制.为了维护和捍卫自身权益,高校教师不惜参与或组织工会,与校方进行集体谈判.但由于教师群体内部对组织工会持有不同意见,更是由于法院否决了私立院校教师组织工会、开展集体谈判的权力,高校教师企图通过集体谈判对抗行政权力的战略性努力遭遇了失利.  相似文献   

7.
大学课程决策权力的分布状态造就了不同份量的决策主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决策的过程与结果。X大学的课程决策权力呈现出从核心层列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渐次递减的层级分布,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不足;纵向上,决策权力集中在上层,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权力缺乏。因此,应该均衡大学内部的权力配置,坚持课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价值取向,加强课程决策评价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行政管控"模式下高校教师聘任工作存在着诸多缠绕相伴的现实困境,而构建政府、高校党政、学术组织、教师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模式以及建立与各自主体相匹配的权力(权利)结构,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可行路径;在"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下,多元主体要遵循"相向并进、和谐让渡""均衡配置、各司其职""理性监督、友好制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实现高校教师聘任工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大学决策制度环境的变革是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与自主决策机制建设相结合的进程。尽管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决策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学决策过程始终面临着政府与大学、学校与基层院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大学决策权力的规制在于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决策范围,建立大学学校层面的决策体制机制,以及保障不同权力主体参与决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机制和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我国高校应通过逐步推行教师非终身制、吸纳"非升即走"制度和"非走不升"制度的精髓、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健全高校兼职教师制度等,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得以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学术权力是指具有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的学术人员以及由学术人员组成的学术组织根据学术事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对学术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作为学术权力主体的学术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既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又担任行政职务的高校教师;另一类是参与学校教学与科研活动但未担任行政职务的高校"普通"教师。既要充分重视第一类教师的作用,又不能忽视第二类教师潜在的学术权力意识。不仅要明确学术权力的客体是学术事务,而且要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划分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当今,许多学生都抱有"躺平"的思想,高校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正在减弱.如何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专业技能传授、发挥师德师风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管理方格理论模型,根据高校教师对自身专家权和参考权的关心程度进行非权力影响力的类型划分,探讨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培养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权力安排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设实际上就是依据组织目标进行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行动过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职院校的基本权力形式,且学术权力具备根本合法性。鉴于当下行政权力独大,学术权力式微的权力结构,构建基于学术权力的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涉及两个根本问题:权力和责任配置问题、效率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构建基于学术权力的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教师参与共同治理的决策机制、建立促进教师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指,作为重要利益主体之一的高校教师以平等自由的身份,通过对话、辩论、协商、咨询与审议等方式参与大学决策以实现自身心理目标的过程。调研发现,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动机强烈,但实际参与行为并不常见;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领域扩大,但有效治理边界过于模糊;高校重视教师参与治理的制度供给,但忽视对教师自身因素的激发;高校重视教师参与治理程序的呈现,但忽视教师参与治理的效能的评价;高校重视教师传统的参与治理的途径方式的运用,但忽视现代治理技术的推广。这些困境主要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教师参与治理的理念存在误区、教师参与治理的文化环境缺失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要想解决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困境,需要营造健康的参与治理文化,优化教师参与治理的制度,健全教师参与治理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师参与治理的效能的评价,强化参与治理新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校教师聘任制中教师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卉 《高教探索》2008,(3):13-15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要妥善处理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当前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存在着忽视教师利益的弊端。教师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学术利益两个层面。学术评议机构泛行政化,致使学术利益表达不畅通,损害了学术利益;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侵害了学术利益;教师个体的知情权不足,缺乏程序公正和权利救济途径,损害了教师个体利益。今后,要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以学术权力来保障学术利益;改造学术评议机构,扩大普通教授对学术评议的参与;改革教代会和工会,建立教师群体利益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16.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着内部权力配置不当,党、政、学关系不顺,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不畅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处理好大学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进一步优化由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共同参与、全委决策、民主管理六大要素构成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建立和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发展的机制、深度对话与平等协商的共同参与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权力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有了新的变化,本文论述了在课程发展中教师权力享的有必然性,分析了教师参与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使权力的途径:即参与课程设计和决策、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从而指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权力与职责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对六所高校学术权力运行状况的调查表明:尽管各校在形式上建立起了所谓的学术权力机构,但这些机构不仅正式决策权微弱,成员的行政身份背景突出,而且其运行呈现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既不能保证学术权力的独立地位和作用空间,亦未能有效保障教师群体对学术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对其他校务的参与决策,因而所获得的教师认同度也相当低。鉴于此,要使学术权力回归"学术化"、迈向制度化,必须从制度上实现学术权力的还原,保障教师主导学术事务、参与行政事务的应有权力,矫正学术权力的行政化态势。  相似文献   

19.
郑丹 《高教论坛》2022,(10):13-16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改革向深入推进。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强势的行政权力影响教师评价的合法性,唯一的评价主体影响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奖惩功利化影响教师评价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善治的原则和要素能够回应问题,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应获得教师的体认和认可,达到绩效评价的善治合法性;多元评价主体协同参与、责任共担,维护绩效评价的善治透明性;建立全视角评价反馈机制,保证绩效评价的善治可持续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赋予了教师愈来愈多的课程决策权力,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也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成效。重新省思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议题,激发教师的课程批判意识,促进教师参与决策实质性的更新与突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依循批判教育理论的视域来审视教师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行为,将赋予教师在参与课程决策上批判与建构的行动方法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