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一九二四年所作的小说《祝福》,其前因可上溯至一九○三年他所译的雨果的随感录《哀尘》。从《哀尘》到《悲惨世界》与《祝福》,在主题、人物等方面存在种种相似之处,这是雨果与鲁迅作品之间具有影响关系的佐证。当然,鲁迅的创作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作品,《祝福》着重强调的是人物深刻的精神悲剧。与上述看法相联系,根据《哀尘》及鲁迅手书《附记》提供的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至迟在一九○三年(而不是一般所说的一九○四年),鲁迅思想已经发生了从科学救国到文艺救国的重要变化。通过“精神革命”来拯救祖国的看法,已经在他的世界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1924年,周瘦鹃在《倔强之嚣俄》(《紫罗兰花片》第十集)中说了法国大文豪雨果——那时译作嚣俄——的几个小故事。其中之一是:雨果在一部书中说到苏格兰人所吹之短笛,有一个词的字母错了,而且是字字皆错。苏格兰人“见之大哗,纷纷诘责,又有多人面告嚣俄,指摘其误。”这时候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4.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了编辑部 ,好久没有消息 .雨果便写了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 :“ ?———雨果”编辑部的回信来了 ,写的是 :“ !———编辑部”不久 ,《悲惨世界》这本名著便问世了 .会说话的标点  相似文献   

5.
一、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雨果的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部作品起意于青年时代,到流放时才完成;它是整整三十年思考和多年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悲惨世界》不仅是雨果规模最大的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作家整个思想和艺术发展时期的总结。《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人民生活的长篇史诗,表明雨果特别关心当代生活,同情普通人民,憎恨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教《阿Q正传》时,教师往往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概括鲁迅对阿Q的态度。不少人的章,如《阿Q的“Q”与精神胜利法》(《中学语教学参考》1999年第7期)、《谈谈祝福》(《中学语教学》1999年第3期),也都认为鲁迅先生是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心塑造阿Q形象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乎成为鲁迅先生对阿Q及不觉悟的劳苦群众的态度。在《阿Q正传》中,作对阿Q“哀其不幸”之心.浸透在字罩行间.而“怒其不争”之说,笔却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7.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某出版社后,过了好一段时间还不见出版,于是就给某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极短,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只用两个标点符号,就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雨果先用问号,是在向编辑询问《悲惨世界》是否能出版,为何这么久还没消息。再用破折号表达期待编辑给以回答和说明缘由的心情。编辑回信中的感叹号表达了对《悲惨世界》的赞叹及肯定出版此书的态度。又…  相似文献   

8.
1963年我在唐先生主编的《文学评论》第3期上发表《鲁迅最早的两篇译文——〈哀尘〉、〈造人术〉》,以及考证说明文章后,戈老读后不久就给编辑部寄去了一封信。信中肯定了由于我的发现和考证,纠正了鲁迅研究中的一些错失。比如过去一直以为鲁迅最早论述外国文学的文字是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最早正式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是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从《哀尘》的发现看来,鲁迅早在1903年就译过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而且通过简短的译者按语,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作了概括的评述。这无疑丰富了鲁迅研究的宝库。由于鲁迅是据日…  相似文献   

9.
书林漫游记     
文学经典一部书如何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我从雨果先生的《生命的附言》中找到了答案。他论述了“文学经典”的七个标准,即:①有诗意②有哲理③文字优美④有对人的观察⑤有对自然的研究⑥有灵感⑦有重要性。可以说,这正是雨果的创作原则,在“百部世界文学经典”中,他就占了两部:《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我×故我在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一语,不仅成为著名的历史命题,而且被后人当作了人生的座右铭,演化为“我×故我在”的经典模式。比如法国作家萨特奉行的就是“我写故我在”的准则,这造就了一个天生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10.
雨果,想必你对他并不陌生,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世佳作.对于巴黎,雨果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在《悲惨世界》中,主人公马吕斯的经历,就有雨果自己的影子.马吕斯出生在巴黎,而雨果也一直认为巴黎才是他真正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王明霞 《现代语文》2010,(3):142-143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过:“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在生活中,除了外部动作和表情外,还有内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向往、愉快、自得、苦闷、痛苦、  相似文献   

12.
逻辑和宗教之融合──试论《九三年》主题的文本思路郑敏雨果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小说创作是他非常重要的文学收获,他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又有着特殊意义。在这部作品中,雨果把自己在《悲惨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思想作了更加明确集中的阐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者。他的译著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者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著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文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文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文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文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文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文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今本《楚辞》卷第十四载《哀时命》一篇,王逸认为:“《哀时命》者,严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名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受辞,叹而述之。故曰《哀时命》也。”(《哀时命章句序》) 按:既曰“叹而述之”,则篇中应该叙述屈原遭遇的不幸事迹,加以感叹,但《哀时命》除了“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漓而纵横”两句,暗用屈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和“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以外,不见有  相似文献   

15.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滑铁卢》是雨果作品《悲惨世界》的出色序幕,不是“败笔”和“赘疣”。雨果在此巧妙地布置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设置了整部巨制的伏线,奠定了作品的风格,显示了长篇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读者都很熟悉,许多人读过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但大都不知道他曾写过一封谈及中国的信,一封有关圆明园的信。 雨果的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原来,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世界瑰宝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毁之后,一个名叫巴特雷的法军上尉写信给雨果,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在巴特雷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干得“体面而漂亮”。  相似文献   

18.
张晓华 《初中生》2007,(7):72-73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他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9.
冲突艺术美是重要的文艺美学形态,雨果的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冲突艺术美.《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冲突给审美鉴赏者带来全新体验,给读者带来理性与感性、品味与直觉和逻辑与经验的思考.本文重点分析雨果这三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26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法国政府已决定:将今年定为“雨果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852年底,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反对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被称为“小拿破仑”)称帝的起义而被迫离开法国。雨果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中,写作了许多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