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到广西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错误的教育     
《少年儿童研究》2007,(6):26-32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轨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一我的心灵自传》等,还有新作《周国平人文演讲录》。他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哲学家、作家、人文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5,(9)
作者:周国平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到广西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哲学研究听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2004年出版《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我纷纷的情欲》的意识表达效果来分析木心诗歌的精神指向,阐述木心在《我纷纷的情欲》表达的主要方式、象征主义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及特质鲜明的精神世界。并结合诗集《我纷纷的情欲》中的具体内容,对木心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整体把握木心诗歌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5.
情欲的荒野     
渡边淳一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小说家,十年前的《失乐园》引发情色小说的巅峰时代,十年后《爱的流放地》再一次站在纯美爱情小说的对立面。如果单纯地把它当做情色小说阅读,忽略其背后展露的中年危机,爱的桎梏和自由以及情欲的限制和无穷尽,那么也能在这种简单的阅读中透视日本性文化之一二。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一个关注民族生命力的作家,他在小说中描述了两种情欲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欲叙述方式。情欲是人性的一种,沈从文的情欲叙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两种情欲形态,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作者的人文精神,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建构人性的希腊小庙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独特的"个人化写作"的作家,他对日俄小说的广泛涉猎、过人的文学感受力和细腻敏感的精神气质,通过对自我欲望的真诚袒露,触及了人类隐秘的情欲体验,并赋予这种体验以弱国子民的社会身份认同和两性之间的性别认同。不管是从题材还是从叙述层面上来看,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书写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在整个中国情爱书写传统中更是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情欲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叶至清初,中国美学兴起了以李贽为精神领袖的情欲美学思潮。情欲美学思潮以情欲为美,以俗为美,以冲突为美,具有鲜明的近代美学特征,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内部发生了裂变。  相似文献   

10.
具有“雨巷诗人”美誉的戴望舒的诗歌多长于抒发真情、挚情。诗集《望舒草》出版后,使他很快成为知名诗人,他的诗很快风靡了全国。但是让我们迷惑的是诗人那忧伤的律动中徘徊着一个倔强的寻梦者的灵魂,这种意象最集中体现在《寻梦者》中。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诗人郑愁予,本名郑文韬.这位被诗人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933年出生于中国的北方.他自幼喜诗,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后,出版三本诗集,特别是在1954年,他曾以“美丽的错误”(即《错误》一诗)名扬台岛.1968年赴美入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转赴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在美其间又在台湾出版了三部诗集.但他并不因此而随波逐流,1977年他坦然拒绝参加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使人刮目相看.而在五年以后,《阳光诗集》杂志秋季号以读者投票形式重新评出台湾十大诗人,结果十人中有八人与《选集》  相似文献   

12.
情欲描写是小说的重要叙事元素之一,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情欲描写呈现出重"情"轻"欲"的倾向。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情欲描写一向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雷区,但这并不是说"红色经典"中就没有情欲描写,只是这种书写采取了某种特殊的方式和策略,即正面人物远离情欲,小人物尤其是反面人物情欲泛滥。总地说来,"红色经典"的情欲书写处于欲说还休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的当政者无论是以朝廷名义颁行的政令,还是他们的个人行为,都会成为促使情欲剧在明代后期繁荣的重要因素。从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来看,情欲剧的繁荣严重消解了程、朱理学的禁欲观念,对于维护朱明王朝的治化显然是不利的。但从戏曲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正是大量情欲剧的繁荣与传播,才真正打破了明代前期以来道德教化剧独霸曲坛的局面,开辟了有明一代戏曲的多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我院青年学者喻大翔(荒野)的诗集《永远的藩篱》于近期出版发行。该书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皇冠诗丛”第二套,分“自作多情”“走向荒野”“有度还原”三辑编排。此书为诗人1981年至1991十年诗歌选集。在情思传达,意象营造、张力构成、结构建行等层面都富有浓烈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吕晴 《华章》2012,(18)
《牡丹亭》中的"至情"女子杜丽娘与《金瓶梅》塑造的"淫妇"潘金莲都是明中叶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二人与现实的冲突都表现在对于情欲解放的渴求,却因情欲的不同取向而导致了结局的迥异,它表明在封建礼教仍旧根深蒂固的前提下,人欲只有实现合理化与合礼化才能免遭社会的惩罚.  相似文献   

17.
情欲是个体的本能体现,但在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基本原则的理学束缚下,两宋社会的男女不可能直接表露自身的情欲,情欲受到压抑有时会曲折隐微地表现出来.人鬼之恋便是一种绝好的方式,宋代民间故事集成大书——《夷坚志》就记录了数十则这样的故事。在阅读时,我们又注意到,由于作者为了达到劝惩和教化世人的目的,常有意识地压抑这种情欲,因而在这些故事中,人鬼之恋往往以悲剧告终。  相似文献   

18.
清代情欲美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之明代以李贽为领袖的情欲美学思潮,清代的情欲美学只能算是余波。但它仍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启蒙思想的深化与审美批判的突出,以及自我意识与艺术个性的觉醒上。  相似文献   

19.
《废都》和《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两部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两者在情欲叙事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废都》的情欲叙事流于直白化,感官化,粗俗化;《白鹿原》的情欲叙事蕴蓄着浓厚的文化意味和道德评判,富于选择性和审美性。后者为情欲叙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萍 《文教资料》2009,(14):9-10
本文主要结合古希腊后期历史和作者的意图来深入探讨《美狄亚》悲剧性的根源,即早期人类对情欲不加节制的恶果,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节制的理性的情欲对当时古希腊人民的意义以及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