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玉米     
枫霖 《初中生》2005,(12):10
美国一位农民每年都会因为培植出来的玉米而获奖。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他想知道农民是如何种植的。然而让他惊讶的是,那个农民所谓的秘诀就是与邻居共同分享优良的玉米种子。记者问:“既然你知道你的邻居每年都会参加比赛,你为什么还要与竞争对手分享最好的玉米种子?”“这是必须做的事!”农民回答,“你不知道吗?玉米的花粉会随风从一块玉米田飘到另一块玉米田。如果我的邻居种植低劣的玉米,我的玉米质量就会深受影响。”记者顿悟。实际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选择宁静的人一定要帮助邻居宁静下来。选择快乐的人一定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2.
价值连城     
春秋时候,有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得到了一块璞玉,他将它献给了楚厉王。命加工玉石的匠人鉴别一下!是!大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献璞玉。这家伙犯了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左脚!大王,经鉴别,这仍然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砍去他的右脚!这明明是块宝玉,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之所以能长得好,是因为它能承受掐尖之痛,这就是生活。——题记生活就像一块玉,如果你认真雕刻、打磨,它将是一块宝玉;反之,如果你不雕刻、打磨,那它将一文不值。"A89分,B95分,C79分……"我听着老师报分数,心里仿佛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E76分。"这不是我的分数吗?怎会如此之低?我上前拿试卷,仔细  相似文献   

4.
以廉为宝     
《红领巾》2008,(5):22
春秋时。宋国有位叫子罕的贤臣.当时,国中有人得到一块宝玉,特地把它献给子罕。子罕拒而不受,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相似文献   

5.
上了《和氏献璧》一课后,我感触很深。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一块宝玉,它的出现、隐没曾牵动无数人命运的沉浮。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绿草如菌的小岛,秋牡丹和紫罗兰把它铺饰成一幅绣佛;夏天的轻风把花和叶编织成小岛的屋顶;那松林和大树的浓荫遮住了日光与风雨,树木像岛上嵌着的一块块宝玉;无边的碧波环绕在小岛周围,云和山峰就用这万项之水铺成一片蓝色的湖,那么深邃。岛@雪莱!英国~~  相似文献   

7.
在圆顶帐篷里,长长胡须的高大的法师就坐在驯鹿皮上。他说:"我就是萨满黑白法师,你是不是叫博尔德?"博尔德诧异地点头说:"是的,我是来祈求您的。"他重复了一遍在路上遇见的那三个人的祈求。萨满黑白法师说道:"至于巨蛇,他体内有一块黄晶宝玉,让他把宝玉吐出来吧。  相似文献   

8.
不贪为宝 古人把不贪视作珍宝,以不贪财作为人的最高德行.《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春秋时,有个人执意要把自己的一块宝玉献给宋国正卿子罕,子罕为官清正,坚持不受.献玉人不高兴地说:"玉石工都认为这是宝玉,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郑重地回答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把它给了我,咱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咱俩都保有自己的宝."献玉之人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9.
王会山 《中国德育》2013,(11):52-53
南营子小学的学生要牢记四句话:"课堂学习,生动活泼;楼道行走,慢步轻声;教室交谈,平声静气;操场活动,生龙活虎。"书写着这四句话的展板就挂在教室靠近楼道一侧的墙壁上,它的"邻居"——另一块展板上写着《南营子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工程60条》。  相似文献   

10.
岩羊高攀上山崖,发现了一朵小花——呀!它黄中带红,像是一块宝玉在放射光华……然而,光秃的崖缝知道:它比金子还贵重!更加珍奇无价!你看,岩羊就是渴死饿死也不碰它。岩羊攀上山崖@聪聪  相似文献   

11.
我看宝玉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绝对是一个情种,这个生在官宦之家却极具个性的阔少爷,这个虽是男儿身却自小与女子一起长大的异类,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曹先生就是借宝玉这一块顽石来痛  相似文献   

12.
宝玉和黛玉之恋称为木石前盟,木石前盟是前因(前世注定),话说人有三世:前世、今世和来世。黛玉的前世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世是一块石头,后成为仙境中的神瑛侍者。一日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在灵河岸边散步,看到了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便用甘露来灌溉,使得绛珠仙草脱胎换骨修炼成女体,成为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便随他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这就是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  相似文献   

13.
宝玉和黛玉之恋称为"木石前盟","木石前盟"是前因(前世注定),话说人有三世:前世、今世和来世。黛玉的前世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世是一块石头,后成为仙境中的神瑛侍者。一日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在灵河岸边散步,看到了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便用甘露来灌溉,使得绛珠仙草脱胎换骨修炼成女体,成为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便随他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这就是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根雕     
不管在哪里,只要一看到树根,我就会想到班上的孩子们。你想,那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树根,在农民眼里,它只不过是一堆木柴,用来做做饭、取取暖;而在根雕家的眼里,它则是上帝的杰作、艺术的源泉。同样的一块树根,因人而可能命运不同。那孩子们呢?不就像一块块原始的树根  相似文献   

15.
邻居李姐常往楼下扔水果皮,上次就有一块橘子皮正好砸到了我肩上。我决定教育一下李姐,让她改改这坏毛病。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也砸她一回。  相似文献   

16.
邻居装修房子,拉来一堆沙子放在楼下。儿子和小伙伴们便将沙子堆当成了乐园,成天在里面捡各种各样的石头,如果捡到一块异样的,就视为"宝贝"。几天下来,连一块像样的"宝贝"也没有捡到的儿子终于有了收获。"爸爸,我捡到了一块石头,你看这里面是不是有金子啊?"儿子举着一块石头跑来问我。我认得这种石头,它的纹路里夹杂着一些黄灿灿、金闪闪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儿金子的样子,是一种叫"金云母"的普通物质。拿着儿子捡来的这块石头,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捡过类似的石头,当时我也如他这般兴奋,认为里面有金子,就拿回家给爸爸看。  相似文献   

17.
当宝玉以真抗假,并期望以此补天时,其恣性于女儿群中之举也就指向了逃情,这是宝玉目睹“天”破之后的愤激之举,也是其人生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但愤激的逃情让宝玉感到了冀望以此补天的无能为力,由逃情而引发的“真”的毁灭,更将宝玉彻底地推向了绝望的境地。于是,宝玉的以禅适性,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逃禅。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香菱是特殊而重要的一位。可以认为香菱是宝玉之外另一块“补天之石”,应从文本意蕴、文本结构、作者创作等方面来论述、把握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19.
就一般的审美标准来看,宝玉眼中宝钗之美是要胜过黛玉的。然而,通过移情作用,在宝玉对黛玉的审美直观中,宝玉发现黛玉的诗性之美,这种美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而在宝玉眼中,宝钗之美则始终处在散文化的状态,这种散文化状态的美,虽说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但宝玉终究没有在宝钗之美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是绝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读者对钗黛二人的美的欣赏,也主要跟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代入宝玉的身份——也就是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发生的移情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掌中宝玉     
<正>宝玉不仅在掌中,也在心中,跟着作者去寻找我们心中的宝玉吧!一位想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听说在远处有一位年老的玉石家,他就不远千里去向老师傅学艺。当他见到老师傅时,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众人敬仰的专家。老师傅拿出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