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同乡组织.这些同乡组织为满足上海移民子弟的教育需求,兴办了数量众多的同乡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学费低廉,注重办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为解决移民子弟教育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移民自组织的视角来看,同乡组织在移民社会中兴学设教反映了传统的力量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校园“同乡会”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乡会”现象从80年代开始就在学校呈现,进入90年代以来,其发展有着越来越热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其数量骤增,组织健全,活动频繁,影响日甚,成为明显的校园一“热”。对于大学校园“同乡会”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整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本文试作以探讨。一、大学校园“同乡会”的特征1.“同乡会”以地域上的同质性为基本界线大学生“同乡会”的形成总是以某一地域为其界线,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就组成本地区的“同乡会”。但是这个区…  相似文献   

3.
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民间同乡组织。这些同乡组织为满足上海移民成人的教育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满足了外来移民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为近代上海移民的城市化做出了贡献。同乡组织办学启示我们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解决移民教育问题要重视移民自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小武 《教育》2008,(12):38-39
按南都公益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永光的话说,“新公民”是指进城务工农民的后代,他们或在城市出生,或在城市成长,或在城市工作,属于城市新移民。现实中,由于身份特殊,其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仅靠“打工子弟学校”无法根本改善,而拱受公平教育又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必由之路。在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北京百年新公民职校开始为“新公民”提供教育机会,希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新公民”——  相似文献   

5.
王云建 《教育》2006,(9):27-27
针对目前北京市全面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研究者郭斌。郭斌现为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中心主任,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针对“取缔”一事以及如何解决城市“流动教育”等问题,他从多方面展开论说。本刊记者将其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中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青浦举办了为期3天的民工子弟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62名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专家学者、民工子弟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了研讨交流。上海市教育党委秘书长董金平、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局长顾峰作了专题报告,云南石林育才教育集团董事长郭跨存、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校长易本耀、浙江宁波江北求知学校副校长卓慈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是北京市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全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5%,全区常住人口约30万。门头沟现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85个,教育整体规模较小,学校布局和学生分布不均衡。山区学校数量多,学生少,布局分散;城镇中心地区学校相对集中,生源较为充足。学生的总体结构为农村的孩子比例大,矿工子弟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北京市全面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研究者郭斌。郭斌现为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中心主任,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针对“取缔”一事以及如何解决城市“流动教育”等问题,他从多方面展开论说。本刊记者将其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招收了许多外来民工子弟。为了让外来工子弟留得住,学得好,学校创新教育机制.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在新的学校里愉快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2,(Z1)
张腾,长治钢铁公司子弟小学五年级的大队长,在全国少工委开展的“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校组织开展了“手拉手”、“读书竞赛”、“环境保护”等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在昆山台商子弟学校,看到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鹿城区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鹿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我区,为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区通过设立公办、民办、国有民办和在公办学校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积极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满足了民工子弟入学和接受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比如,唐代的地方官学规定,按学生人数确定师资名额,并制定学生毕业升中央官学的标准;明代国子监的监规对学生的要求有明文规定,言行越轨者要杖一百,并充军;古希腊的斯巴达学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规定在教练所和青年军训团中训练统治阶级的子弟,以学习体育和军事。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9,(13):113-113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小学邀请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大兴区新苑学校师生代表来校,与全校师生一起联欢,共同组织召开“艺术节暨庆祝儿童节大会”,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构筑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由于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教育对象也多半限于官僚贵族子弟,大多数平民子弟很难获得到官办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家庭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午 《教育》2006,(7):44-45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 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一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法国:“我们没有优秀生评选制度” 法国中学体制和我国不同,初中(COLLEGE)和高中(LYCEE)完全分开。我采访的孟德斯鸠高中,位于巴黎西南郊,既不是重点中学,也不是移民子弟集中的“问题学校”。全校360多名学生,40%来自低收入家庭,60%来自中高收入家庭。 法塔斯在这个学校当了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解散“打工子弟学校”不止一次了,因为这些学校的校舍和师资基本上都不合格。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民工都付不起贵族学校的学费,通常解散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成为盲,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与父母骨肉分离回老家去上学。这是民工们不能接受的两难选择,所以窝棚一样的“打工子弟学校”能够在打“游击”的状态下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公认的移民城市。从全国各地涌向上海的"打工者"面临着子女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时,公立学校为数甚少,私立学校收费昂贵,广大普通的"打工者"没有能力负担子弟的教育费用。但各个移民群体都有按籍贯自发设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些调查,描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大致历史,分析了"转制"——由"非法"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合法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给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思考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未来之路,并进一步呈现了农民工子女在城乡之间"漂泊"的焦虑状态,从而提出要从现实制度和城市文化两个层面入手,来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