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就是指教育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有效性评判的标准。从解释学发展的角度看,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标准有“原意论”所称道的符合性标准,追求理解的正确性;有哲学解释学所认可的生成性标准,强调理解主体的经验性、理解的创造性、理解的对话性、理解的过程性或曰探究性以及理解的精神性。生成性标准启导教育文本理解范型由独断型理解向探究型理解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变传统文本理解中的病理性现象。  相似文献   

2.
理解是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常用词汇,有领会体谅之意。但理解作为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视域。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国基础教育在进行着理论与实践探索,理解教育作为其中的一支力量也在不断建构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理解教育认为"理解"是教育世界的本质特性,克服教育情境中的误解依赖于理解。通过对理解理论之"理解"做以梳理,并从解释学的视角探究"理解"之内涵,力图对理解教育论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教学文本是一种内含价值的符号系统,教学阐释、理解主体基于自身的经验接受文本意义或生成意义。这决定了教学中的文本阐释始终处于两难,这种两难就是解释学发展史上所谓的理解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解的趋同性与创造性以及:意义的确定性与多元性的“解释学冲突”。在化解这种冲突,解答新课程教学出现所谓的“预设”与“生成”的困惑等方面,儒家经典的文本阐释智慧能给人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5.
哲学解释学的视域中,理解的性质具有六个维度,即:理解的普遍性和根本性、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语言性、理解的自我理解性、理解对理解者精神世界的扩展性、理解的视野融合性.将这些性质与具有生成性、相互性、理解性、信任性、启示性和动态性的生成性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幼儿园的决策者和课程的组织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幼儿园生成性课程建设,而且可以使幼儿在理解与自我理解中获得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理解史上主要有三种目的观:“重建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文章在对这些不同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理解者和文本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在理解者和生活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创造生活”。理解的目的不能抽象的说,要具体层次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学再次兴起的今天,文章从解释学的视角对理解对象、条件、结果等理解的元问题做了诸多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在时"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区分的基础上指出,理解在于把握文本意图.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可能的条件进行了本体论上的思考.文本在理解中必然是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讲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运用语言对教材文本进行理解和传授。而在解释学中,理解是对文本的解读。透过解释学的视野,讲授被赋予新的蕴涵,具有理解的特征,即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生成意义,创造一个意义世界,构造师生有意义的生活。在讲授教学法屡遭责难的今天,从解释学的视角审视讲授,定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却可以透过文本和深入挖掘语言的张力,进而走进文本。当人的思想和文本中语言与文字的延展与变形相契合的时候,自然我们就"触底"了。  相似文献   

10.
一解释学亦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它的核心问题是解读者对被解释文本的解读和理解问题,因而,理解便成为解释学的核心话语。在解释学里,以对待被解释文本的不同观念和看法又可以将其分为新旧两种,分别称为旧解释学和新解释学。旧解释学要求解释者在面对文本时要抛弃自己  相似文献   

11.
辩证视角下的文学张力即文学文本自身、文学文本与读者阅读期待之间存在的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现象,它具有矛盾因素对立统一、表情达意的含蓄和文本多义理解的可能三种特征,以及文学文本自身的张力、文学文本与读者阅读期待之间的张力两大类型。张力文本读写教学一体化设计读写教学,可以组建张力文本读写大单元,选用由读到写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现、视域融合、主体同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育之理解的意义旁落,使得科学教育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偏离了“理解科学”的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哲学溯源,从存在论—本体论角度对科学教育之理解进行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科学的理解与解释所蕴含的原初的意义,有利于科学教育规避科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根本运动性进行分析,实现对解释学循环的继承和超越,为科学教育之理解打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后预设是预设环节的延续、补充和完善.它在先预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课前"有所知"和"有所求",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切入,以转变预设视角促进文本教学化、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积极寻求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基点、文本的重难点和教学的切人点之间和谐共生,实现预设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方法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型,当前生成性教学思维成了大家持续讨论的话题。一时之间,预成性教学思维似乎成为人人唾骂的"黄世仁",生成性教学思维似乎成为教学改革的"伟大的拯救者",还有一部分人将预设性教学作为生成性教学的对立面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理解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以成见为基础、以解释学循环为过程、以问答逻辑为方式、以视野融合为本质的一种意义重构活动,具有主体间性、生成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生为本,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开放思想,达到动态生成;回归生活,彰显生命意识"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解,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理解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以成见为基础、以解释学循环为过程、以问答逻辑为方式、以视野融合为本质的一种意义重构活动,具有主体间性、生成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生为本,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开放思想,达到动态生成;回归生活,彰显生命意识"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解,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18.
不论千百年来无数的圣贤大哲、帝王将相、仁人志士、业界精英乃至芸芸大众对教育提出过多少期待.教育实践及其社会效果的事实都一再提示着这样一条原则:教育的目的绝不能只是单向度的.教育活动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生本理念观照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和智慧理性的场所,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灵动的意蕴,饱含着强大的生命张力和迷人的生成魅力。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深刻变化挑战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智慧。作为一种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即时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课堂变化,调整、控制学生的后继学习行为,化解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恰当地运用即时评价,不仅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慧生成,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更为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文本”作为一种全息性存在,与课堂教学在内在本质、外部特征、生成过程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课堂教学就是一篇待写或在写的文本。根据教学逻辑和现实观察,课堂教学文本有预设性和生成性两大类,其中生成性课堂教学文本有独白式、对话式、超对话式三种具体形态。从文本视角区分课堂教学,既有助于实践者更专业地书写作为文本的课堂教学,也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地考察作为课堂教学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